薄透镜焦距的测定.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薄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光路的等高共轴和消视差等分析调节技术;

3、学习几种测量焦距的方法:如成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成像法、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4、观察透镜的像差。

二、【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平面反射镜,水平尺和滤光片等。

【实验原理】

透镜的厚度相对透镜外表的曲率半径可以忽略时,称为薄透镜。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像公式为?

????????????s为物距,s′为像距,f?′为像方焦距。其符号规定如下:实物与实像时取正,虚物与虚像时取负;f?为透镜焦距,凸透镜取正,凹透镜取负?。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自准法

光源置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为平行光,假设在透镜后放一块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光线反射回去,反射光再经过凸透镜后仍会聚于焦点上,此关系称为自准原理。如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一物体,如图1所示,其像也在该焦平面上,是大小相等的倒立实象,此时物屏至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便是焦距。

成像法

如图2所示,用实物作为光源,其发出的光线经会聚透镜后,在一定条件下成实像,可用白屏接取实像加以观察,通过测定物距和像距,利用〔1〕式即可算出焦距。

共轭法

如图3所示,如果物屏与像屏的距离D保持不变,且D??4f,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透镜,可两次成像。当凸透镜移至O1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象A1B1,当凸透镜移至O2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象A2B2,由图2可知,透镜在O1处时:

〔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如图4所示,先用凸透镜L1使AB成实象A1B1,像A1?B1便可视为凹透镜L2的物体〔虚物〕所在位置,然后将凹透镜L2放于L1和A1B1之间,如果O1A1∣f2∣,那么通过L1的光束经L2折射后,仍能形成一实象A2B2。物距s?=?O2A1,像距s′?=?O2A2,代入公式〔1〕,可得凹透镜焦距。

【实验步骤】

1光具座上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

先利用水平仪将光具座的导轨在实验桌上调水平,然后进行各光学元件共轴等高的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具座导轨平行为止

2参考原理,用自准法、成像法、共轭法等方法测量实验室所提供凸透镜的焦距。

3用自准法、成像法测出实验室所提凹透镜的焦距。

4计算结果和不确定度比拟各种实验方法的误差,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五、【实验数据】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

物A(cm)

透镜O(cm)

焦距f(cm)

计算值

薄透镜

128.0

108.0

20.0

由自准法的实验原理知f等于物屏到透镜的距离,即

2.成像法:

物A〔cm〕

透镜O〔cm〕

像A’〔cm〕

焦距f〔cm〕

计算值

厚透镜

128.0

120.0

111.5

4.12

厚透镜

128.0

121.7

110.7

4.01

薄透镜

128.0

96.0

42.0

20.10

薄透镜

128.0

90.0

46.8

20.21

计算每次实验的物距(物A坐标和透镜O坐标之差,判断正负〕和像距〔像A’坐标和透镜O坐标之差,判断正负),再带入公式

f’为像方焦距,f为物方焦距,s’为像距,s为物距

3.共轭法:

A(cm)

透镜O(cm)

(第一次位置)

透镜O(cm)

(第二次位置)

像A’

(cm)

焦距f(cm)

计算值

厚透镜

128.0

122.5

114.5

108.0

4.20

厚透镜

128.0

122.3

116.8

110.0

4.08

薄透镜

128.0

97.0

70.2

38.9

20.77

薄透镜

128.0

94.5

62.5

32.0

21.33

计算过程:

由实验原理知

D为物屏与像屏的距离,d为透镜

文档评论(0)

199****4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212102200004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