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案近年原文.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秦论教案

【篇一:《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提倡的仁政思想。

2、学习文言字词句,掌握通假字,归纳多义词,了解句式的特点。3、背诵课文3、4、5段。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的鉴赏,指导学生反复读,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学习作者把对历史的研究与对现实的思考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

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的规律。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交流式

【教学用具】课件、mp3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以求学

生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毛泽东的诗《贾谊》导入新课。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三、背景简介: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

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六、同桌之间对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交流看法,逐段翻译课文。

七、思考:《过秦论》全文内容结构是怎样的?请先画出全文五个自然段的最大结构层次,再概括每段段意。

学生交流、思考。教师总结。

《过秦论》内容结构

一、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1-4)兴崛起(1)

发展(2)

极盛(3)

亡(4)

二、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5)

八、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九: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研习课文1、2、3、4自然段。

指导学生总结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诵读课文的情况,抽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固、席、包、囊、内、斗。河

教师强调:

固:坚固的地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席:像席子一样地,名词作状语,包、囊:用法同上。

衡:通\横\(通假字)

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思考:作者在第一段“崛起”段是如何分层次论述的。

地理:据??固;拥??地;君臣固守

崛起雄心:席卷;包举;囊括;并吞

政策:内??;外??

成功:拱手而取

4、提问:

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明确: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

文档评论(0)

韩翠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档 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