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秋天的怀念教案
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
爱的赞美之情;《散步》表现了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讲
述了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魏晋士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在教学中,应努
力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理解作者情感”与“陶冶自身情感”的双重目
的。
从阅读技能的角度看,本单元继续学习朗读,另外,从文章写法的角度看,了解不同文章抒情
的特点也是学习本单元课文的一个重点,《散步》《荷叶·母亲》等课文,抒发的情感比较显豁明了,
可以让学生直接把握,而《秋天的怀念》表达的感情则非常深沉含蓄,需要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把握朗读时的感情
2.找动词,来体会母爱
3.领悟文中“好好儿活”的内涵,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二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学习文中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对母亲再熟悉不过,请大家来分享你认为母爱和父爱有什么区别
出示歌颂母亲的诗句,同学们齐读
今天,我们将学习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识作者
结合教材以及相关资料,了解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
(自主学习并讨论交流)
师:介绍背景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1981年,史铁生30岁,因为双腿瘫痪,在家
养病的他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肝病晚期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想着把阳光洒进儿子的
心田。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
3.理脉络
听音频,并轻声跟读,划出节奏
(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2)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段):“我”双腿瘫痪后,重病的母亲安慰“我”。
第二部分(第3—6段):母亲在准备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前,因病离开了人世。
第三部分(第7段):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心“好好儿
活”。
【设计意图】在识作者、明背景的基础上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梳理叙事要素,整
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层次结构。
三、朗读悟情
1.指导朗读
(1)请大家找出文中关于我和母亲的动作词,并在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
朗读的三级目标:①正确;②流利;③有感情
(3)方法指导。
师:正确、流利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有感情。训练朗读技能,包括外部语音技
能和内部心理技能,其中外部语音技能包括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内部心理技能则包
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后者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教师范读
学生听朗读并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预设记叙了身患重病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内敛,但情感在行文中是
起伏变化的。
深沉含蓄。
3.给例子,学方法
学生代表读第一段
课件出示:
(1)重读的词语:突然、砸碎、猛地、摔。
明确:这些词表现了什么场景
再现“我”暴怒无常的情景
(2)轻读:悄悄地躲、偷偷地听、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再现母亲揪心与小心翼翼
的情景)
全文出现了几个悄悄
读下面的话,比较用“悄悄地”和去掉“悄悄地”有什么不一样。
原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
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
同一个“悄悄地”表达了母亲不同的情感。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