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大学之道》的经典语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说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应有主次意识和全程意识,准确深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以上材料中的经典语句,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题分析】
这是一道言语类材料作文题。“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出自《礼记·大学之道》,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节选了《大学之道》的开篇两段。《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教材节选部分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从方法论层面再次强调“三纲领”的重要引领作用,同时提醒读者在具体操作层面也要注意先后顺序,进而引出下文,即“八条目”。本试题的写作任务指令借鉴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的第四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文化知识,思考先秦儒家的思想智慧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在新的时代下,观察社会现象,联系日常生活,思考这些经典对自己有哪些启示意义。在写作中实现古为今用,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这些源自古人的思想财富。;【审题立意】
(一)对材料的理解
所谓“物有本末”,是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次轻重之分,也正因此,对于事物,我们才应持有“主次意识”分清主要与次要,以便我们更好地认清事物的本质,更有效地达成目的;但同时,考生也应见,“本末”二者本综合于“物”之整体中,因此,不应该把二者置于截然分开或对立的状态中。而所谓“事有终始”,强调的则是事情的有始有终,是对过程的全程性把握。以“全程”的思维来考量外物,能便于我们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又能帮助我们正视过程中的波折、反复、变化等问题。“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应有“主次意识”与“全程意识”,二者的相互融合方能帮助我们准确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事必有法,而后可成;对本末、终始的全面认识,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实践目的,实现效率的提高。;材料由一个句子,两个层次组成。
《礼记·大学之道》的经典语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为第一个层次,其语出关联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大学之道》的开篇两段。第二个层次则是对引用之语的进一步阐释,从方法论的角度引导考生关注“主次意识”和“全程意识”,以达到借此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一目的。
材料旨在引导考生通过对中华传统经典的研习,对自身的修身处事态度做内省,体现了高考关于“立德树人”的指向性,对于考生的成长具有指导意义。
材料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观点,一是“物有本末”,一是“事有终始”,二者内化于个人意识中,即为“主次意识”和“全程意识”。
;(二)对写作任务的思考
“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引导考生应该在思考材料的经典语句时,要有时代观,立足于新时代的特点,不拘泥于传统的固有观念,写出符合题意而又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写作任务旨在引导考生从传统中挖掘新意,古为今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继承、转化古人的思想财富。考生可结合新时代网络信息漫化或瞬间变化的特点,结合材料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要点进行现实性分析;也可结合新时代的素材,着力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一观点在新时代中的生命力;考生也可以结合自身成长过程的经历,思考“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对自身的启迪。
“辩证思考”则提醒考生对观点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应该深入考虑“主次意识”和“全程意识”的关系,进而思考二者对对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意义。行文中应该体现辩证思考的路径。;(三)写作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因为写作任务中引导考生“辩证思考”经典语句,并“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因此文体以议论文为主。;【存在问题】
(一)审题
1.二元关系审题偏差
本次材料关键语句清晰,涉及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看法,重点在于用现代的观念理解语句含义,并使其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的考生审题依然非常粗糙,对于语句只取其一不见其二,导致对于材料的理解呈现出不完整性。或有考生完全忽视“本末”与“终始”的辩证思考,直接视其为整体,视其关系存在为合理性而不进行辨析。
2.忽视或脱离材料背景,导致审题出现偏差
考生忽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材料起点,随意抓取任务中的“辩证思考”,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