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第三部分选择性必修
专题2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
考点66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多元起源
①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知识点2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融入
②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西学东渐: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等方面的新知识,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3)近代西学传入
①19世纪中叶,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②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成立;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1868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
③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儒学外传: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③丝绸、瓷器等外传: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考法1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1)统一性:秦汉时期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
(2)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3)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6)稳定性:中华文化具有稳定性,如中原地区农耕文化模式的稳定性。
(7)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8)开放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和影响。
2.成因
(1)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中国疆域广大,民族交融,统一占主流。
(3)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5)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
(6)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高考真题1
[浙江2023年6月·2]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相生相胜”
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以人为本”“仁者爱人”“孔子民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反对苛政,他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故选C项。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思想,故排除A项。“相生相胜”是阴阳家邹衍的思想,故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张,“兼爱”指一种以人人平等相爱为特征的爱人原则,“非攻”即反对不义的战争,排除D项。
考法2以文化交流取得的成就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中统治者决策的影响
(1)历史证明,当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政策、重视对外交往时,将会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会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统治者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将会阻碍中外文化的交流,最终导致本民族文化停滞不前。
2.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5)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加强共识,从而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世界史纲要 综合考法.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选择性必修 综合考法.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中国史纲要 综合考法.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
-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7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