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品虚实之妙,探诗意之美.pptx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品虚实之妙,探诗意之美.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研习“诗意的探寻“)

年级:高二年级学科:语文

品虚实之妙,探诗意之美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存在于眼前客观世界中的实物、实事、实境;

具体的、有形的、可观的景就是实景。

相反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体味到的虚幻的、无形的虚象、虚境就是虚景。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请结合原诗语境,辨别下列诗句中所写景物的“虚”“实”。

2.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4.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5.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诗词作品中自主选择一首,揣摩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中的意境,辨明其中的“虚”“实”,并讨论虚实结合手法的艺术效果。

结合虚实相生的文化渊源,体悟虚实相生的诗意之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于有限中看见无限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中国诗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中国诗歌的美学追求:含蓄蕴藉

景、物、人、事

情、思、理、志

正面铺叙、直接描写

侧面烘托、间接描写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互相对比

互相映衬

相辅相成

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强化诗歌的感情,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审美趣味,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A.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B.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诗中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C.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眼前的情景。

D.题为“月夜”,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代为之思”,从对面落笔,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C

注意结合题目和写作背景揣摩诗中意象和人物处境。

注意结合表明时空变化的词语,揣摩诗中意象所处时空。

鄜州、长安、遥、何时(杜甫《月夜》)

邯郸驿里、家中(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月夜》的题目和注释

《扬州慢》的诗前小序

注意区分诗中抒情的主体,动作行为的主体、客体。

注意表示心理活动、内心愿望的语句。

杜甫《月夜》“闺中只独看”,独看的主体是妻子,而妻子并不在身边,由此可以判断对妻子是虚写。“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双”,是指二人。泪痕干的主体是夫妻二人。结合背景,此句又是设想的未来情景。

何时倚虚幌(《月夜》)

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

常见的词语:怜、忆、梦、想、应、料、何时、何当等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建造空亭,以吐纳山川灵气。

——诗的国度

在诗歌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诗歌,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历久弥新的精魄,懂得虚实相生之美,才能懂得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与智慧。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辨明诗中的“虚”“实”,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写出自己的观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