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1_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 .pdfVIP

福建省福州市2021_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 .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福州市2021_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国维标举的“境界”是指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

术形象。这主要是侧重于作者的感受、作品的表现的角度上来强调表

达“真感情、真景物”的。在《词话》第36则后,王国维又连续使

用了“隔”与“不隔”的概念,对“境界”说又偏重于从读者审美的

角度上来加以补充。

他说: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紅衣》二词犹

有隔雾看花之恨。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

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

隔一层。

这里连用了“雾里看花”来比喻“隔”,都是倾向于指读者审美

观感上体验到的“写景之病”。接着,他又进一步举例说明“隔”与

“不隔”之别:

间“隔”与“不隔”之别。“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

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之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

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睛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

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

江淹浦畔”,则隔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

乘烛游。”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纵观上引数例,不论是“写情”还是“写景”,凡是直接能给人

一种鲜明、生动、真切感受的则为“不隔”,所谓“语语都在目前,

便是不隔”,也就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态”。反之,若在创作时感情虚浮矫饰,

遣词过于做作,如多用“代字”(按:如“以‘桂华’二字代月”等)、

“隶事”,乃至一些浮而不实的“游词”,以致或强或弱地破坏了作品

的意象的真切性,这就难免使读者欣赏时犹如雾里观花,产生了“隔”

或“稍隔”的感觉。

因此,归根到底,“隔”与“不隔”的关键还是在于作品本身是

否真切地表达了“真感情、真景物”。

(摘编自《王国维导读》)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我个人所读过的

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比如他所说的诗词

中“隔”与“不隔”的分别是从前人所未道破的。现在就拿这个做讨

论“诗的情趣和意象”的出发点。

王先生说: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第二

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

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

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

江淹浦畔”,则隔矣。王先生不满意于姜白石,说他“格韵虽高,然

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在这些实例中王先生只指出隔与不隔的分别,却没有详细说明他

的理由,对于初学似有不方便处。依我看来,隔与不隔的分别就从情

趣和意象的关系中见出。诗和其它艺术一样,须寓新颖的情趣于具体

的意象。情趣与意象恰相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

比如“谢家池上”是用“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江淹浦畔”是用《别

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典故。谢诗江

赋原来都不隔,何以入欧词便隔呢?因为“池塘生春草”和“春草碧

色”数句都是很具体的意象,都有很新颖的情趣。欧词因春草的联想

而把他们拉来硬凑成典故,“谢家池上,江淹浦畔”意象既不明瞭,

情趣又不真切,所以“隔”。

王先生论“隔”与“不隔”的分别,说隔“如雾里看花”,不隔

为“语语都在目前”,也嫌不很妥当,因为诗原来有“显”和“隐”

的分别,王先生的话太偏重“显”了。“显”与“隐”的功用不同,

我们不能要一切诗都“显”。说概括一点,写景的诗要“显”,言情的

诗要“隐

文档评论(0)

151****5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