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写作专题
广东省茂名市区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曰:“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的思想见识、认知能力、为人处世方法等存在着差异,那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庄子认为鱼儿悠闲游动的样子很快乐,而惠子则质疑庄子并非鱼,如何得知鱼的快乐。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认知的差异。第二部分则由此引申出一个更宽泛的问题:既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各种差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这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差异性,寻求和谐共处的途径。
作文材料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关键句。它并非否定鱼有快乐,而是强调人与鱼的视角不同,对快乐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体现了认知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独一无二”“差异”“相处”是材料第二部分的关键词,点明了作文探讨的核心:如何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与他人和谐相处。就材料而言,文章应旨在引导考生正确地看待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应保持谦逊和自省的态度,理解和尊重别人的视角和感受,不强加于人,不任意评判人,学会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写作时,可以从“差异”入手,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诸如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个人天赋等,并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差异带来的正面影响(例如促进竞争、激发创新)和负面影响(例如引发冲突、造成隔阂)。例如,可以用科技领域人才的多样性促进技术进步的案例论证差异的正面价值,也可以用文化冲突导致误解的例子说明差异的负面效应,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最终落脚到如何与差异共存,实现和谐相处,探讨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包容理解等相处之道。可以联系个人与不同性格朋友的相处经历、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现象等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并提升文章的现实意义。
立意:
1.理解和尊重别人的视角和感受。
2.学会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不强加于人,不任意评判人。
广东省莞佛深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是过去的“原因”,还是现在的“目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源于过往,成于目的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航行,探索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航道。面对这个宏大的问题——“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是过去的‘原因’,还是现在的‘目的’?”我不禁陷入深思。在我看来,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过去的原因,是生活的底色。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过去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无论是童年的欢乐与忧伤青春的奋斗与迷茫,还是成年后的选择与挑战都如同调色盘上的色彩,为我们的人生画卷铺设了独特的底色。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社会环境等“原因”,如同无形的手,引导我们形成特定的价值观、习惯与思维模式,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疾控专家钟南山先生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大名鼎鼎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国内肿瘤学科的开辟者,正是因为“过去”的原因,他从小便认为治病救人是一件开心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对学医产生了兴趣,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医生。
现在的目的,是生活的导向。
然而,仅仅依靠过去的“原因”来解释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够的。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我们总是根据当前的需求、愿望和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现在就是一切的起点,目标将我们导向未来。现在的“目的”,就是我们生活的指南针,它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促使我们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立足于现在的目的,潘建伟以“在中国,建一个世界领先的量子物理实验室”为追求,让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无论是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还是渴望家庭的温馨,亦或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实现,这些“目的”都会激励我们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生活风貌。
过去与现在和谐共生。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过去“原因”与现在“目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去的原因为我们提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