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doc

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世界》PAGE3

3.发霉与防霉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建立拥有防霉手段对人类生成生活具有必要性的认知。

知道现有的防霉技术手段。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的高年段要求。

7.5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7.2认识生活中保温、防霉、防锈等技术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二个活动,也是本课的主活动,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在学生以往经历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在此部分呈现出一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方案,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给予提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第三个活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2课时的情况下教材使用情况如上,在1课时的前提下,可以调换第二个、第三个活动的顺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实验设计,思维、方法、流程需要进一步熟练;“探

究发霉条件”需要长周期观察、验证;学生持续观察、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但是学生对于发霉现象和发霉条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发霉现象有比较浓厚的探究欲望。从生命视角思考“霉菌的生长”与防霉的观念待进一步强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

科学探究:

1.学会设计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敢于试错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建立拥有防霉手段对人类生存生活具有必要性的认知。

2.知道现成的防霉技术手段。

【教学重点】

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在指定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至少两种发霉的物体,显微镜,放大镜,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为引导学生初次体验完整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将教材内容分为四个环节进行了结构化改造:(1)导入环节,创设“霉菌”情境,唤起生活经验,聚焦研究的问题;(2)观察环节,观察不同实物霉菌,归纳霉菌的相同与不同点;(3)思维环节,通过生活中的防霉手段推测发霉条件,做出假设;(4)探究环节,课堂上集体完成控制变量实验设计,课后完成观察、验证。

本课建议2课时:第1课时完成上述过程任务;第2课时拟安排在连续观察(一周)之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总结。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每年的梅雨季节,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位客人。看看这些场景,你们熟悉吗?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

2.交流:我们确定物品已经“发霉”的依据是什么?这些物品有哪些特征?

3.追问: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哪些场景能发现发霉的现象?

4.设问:这些物品上的霉都完全相同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1.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辨认。

2.学生进行回忆,归纳前概念。

3..学生交流,分析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唤醒,引导关注“微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出霉菌的话题及观察任务。]

二、观察霉菌

1.讨论:要观察真正的霉菌,你们打算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

2.交流:直接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将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等方法都是我们准备用到的方法,谁能逐一说说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分组观察:

根据需要取用器材;

按约定,规范(安全)操作;

进行简单的观察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