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pdfVIP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

高三语文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

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

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

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

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

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

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

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

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

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

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

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

-1-

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

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

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

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

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

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

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

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

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

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

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

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

A.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

文档评论(0)

138****8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