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分布生理状态下,正常成人肠道内含有近500种细菌,主要定植在结肠和末端小肠肠道的菌群主要分为三大类:[1]1.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消化球菌)2.条件致病菌(肠球菌与肠杆菌)3.病原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第1、2类称为肠道固有菌群第2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小鼠)小鼠DSS模型:拟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增多,提示肠道菌群很可能参与小鼠DSS结肠炎的发病[2]。用转基因或敲除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IBD动物模型:在肠道无菌环境下不会发生肠道炎症,但如重新恢复肠道正常菌丛状态,则出现肠道炎症。[3-4]高度提示:肠道菌群群成分的存在对IBD发病是不可或缺的。第3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IBD病人粪便和肠道黏膜菌群与正常人相比含量增高组成显著不同在疾病不同时期肠道菌群的结构也存在差异第4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含量增高)Seksik等?rRNA分子探针定量?CD患者粪便标本?患者细菌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超过30%属未定型菌种。[5]Swidsinski等?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305例肠道炎症患者和40名对照者的结肠镜活检标本?肠道炎症患者黏膜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者,以CD患者为著。[6]第5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组成不同)在IBD病人中存在着微生态失衡:条件致病菌的优势超过生理性细菌,而且在活动期更为突出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优势非优势第6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内固有菌群与IBD的发病[7]UCCD活动期:肠杆菌、肠球菌、小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缓解期:拟杆菌、双歧杆菌小梭菌活动期: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缓解期:双歧杆菌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第7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致病菌群与IBD的发病大肠杆菌与CD关系密切Seksik等发现活动期和静止期CD患者结肠黏膜黏附有大量大肠杆菌,且侵入黏膜深层[5]。Dfeuille-Michaud等检测了63例CD患者和16例非IBD对照者的回肠标本,发现21.7%的CD慢性病变可检出致病性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而对照者仅6.2%检出此细菌[9]。第8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致病菌群与IBD的发病变形梭状杆菌与UC的发病有关Ohkusa等[10]从UC患者分离并培养出变形梭状杆菌,培养皿的上清液具有细胞毒性,用含有变形梭状杆菌的上清液给小鼠灌肠,小鼠发生类似人类UC样改变。第9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致病菌群与IBD的发病此外,螺杆菌家族成员也被怀疑可能与IBD的发病有关。检测IBD患者肠黏膜活检标本的研究显示肠肝螺杆菌DNA阳性率为14%。而对照组仅为4%[11]。另一项研究也表明IBD组肠肝螺杆菌阳性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12]。第10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1正常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内正常菌群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肠道菌群失调时,大量增殖的病原菌异常激活肠道免疫系统,激活的免疫系统对肠道内已发生变化的菌群不能耐受,从而发生过度免疫反应。第11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1Duchmann等[13]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1.收集活动性IBD患者炎症肠段的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2.在体外将LPMC与自身肠道内细菌裂解液共育(其中细菌细胞壁是重要抗原,激活免疫反应)3.LPMC发生强烈的增殖反应,IL-2、IFN-7、IL-10等细胞因子大量分泌4.健康者LPMC对自身肠菌裂解液不发生增殖反应说明健康人对自身的肠菌存在耐受,IBD患者的这种耐受打破。第12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2正常菌丛(益生菌)与肠道致病菌竞争机制占领空间,竞争必需营养与上皮附着点制造抗微生物成份,挥发性脂肪酸,修饰胆酸,不利致病菌生长环境诱导免疫细胞汇集,激活适当的免疫与炎症反应第13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肠道菌群参与IBD的发病机制-理论2正常人肠道从回肠到结肠均由粘液覆盖,从而保护了肠粘膜不受细菌侵袭[8]。IBD病人肠粘膜粘液屏障消失,肠上皮粘附一层细菌壳,多见于上皮隐窝底部,甚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肩周炎的锻炼方法与治疗方法.ppt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7).ppt
- 肝脏介入治疗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ppt
- 肺癌教学查房.ppt
- 纤维的力学性质 (2).ppt
- 胃食管反流病 (3).ppt
- 肝硬化患者的健康教育.ppt
- 肺功能不全级本科.ppt
- 老心血管病的特点和防治策略.ppt
- 肥料基础知识工艺定律鉴别讲座.ppt
- 初中语文经典古文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语文筛选与分析课文的方法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对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途径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科学实验报告写作的指导方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实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师情绪管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师在课堂观察中的有效反馈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学习方式的变迁与教育应对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