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第六章一般毒性作用.pptx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emplate;第六章

一般毒性作用

(Generaltoxicity);【本章内容】;目的与要求;第一节概述;案例6-1;

实验动物接触或多次接触一定剂量的某种化学物内所产生的健康作用和效应。;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总体原则;1.根据接触途径选择实验动物;2.实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3.实验动物的性别;4.生理与健康状况;5.实验动物分组与数量;6.实验动物的给药前禁食处理;(二)染毒途径;工业毒物:经呼吸道、皮肤

农用化学物:经口、皮肤、呼吸道

药品:经口、注射、皮肤

食品:经口

环境污染物:经口、呼吸道、皮肤;1.经消化道染毒;2.经呼吸道染毒;3.经皮肤染毒;;(三)剂量选择;全面观察动物的各种反应和变化,仔细分析实验动物在染毒后出现的中毒表现、剂量效应、时间分布。观察记录的内容:;毒性作用观察;;续表6-1啮齿类动物急性中毒表现;心电图的波形和意义;心血管毒性作用观察;2.中毒症状、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3.体重;4.病理检查;图大鼠肺组织HE染色(200×);(五)观察时间和周期;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LC50)值,通过LD50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acutetoxicityclassification),评价毒物的急性毒性强弱,比较毒物的急性毒性大小。;急性毒性分级;;-7-213579111315;图不同药物毒效应量-效关系比较;LD50的优缺点总结:

优点:①LD50是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值,与其他急性毒性参数(如LD01,LD0,LD100)比,重现性较好,相对稳定。

②LD50反应受试动物群体中大多数动物感受的平均情况。从剂量-死亡曲线看,LD50处于曲线上升中段,是死亡率相对剂量变化最敏感的部位。

缺点:①动物消耗量大,获得的信息有限

②影响LD50值的因素较多,不同实验室对相同受试物所得到的LD50值可能有很大差异

③从安全性评价角度来讲,需要的不是精确的LD50值,而是更多的毒性信息;五、急性毒性替代实验;固定剂量法(fixeddosemethod);急性毒性分级法(acutetoxicclassmethod);上下法(up-and-downprocedure);小结;思考题;

第三节局部毒性作用(localtoxiceffect???

亦称局部刺激作用,指机体暴露于化学物后,在其接触和暴露部分造成的局部毒性损伤、刺激(如眼刺激、皮肤刺激)和(或)变态反应等。

类型:眼刺激试验、皮肤刺激/腐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目的:了解外援化学物对皮肤、眼睛的局部刺激性、腐蚀性和致敏性

;

一、眼刺激试验(eyeirritationtest)

观察终点为化学物导致的眼刺激和眼腐蚀性。眼刺激指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所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而眼腐蚀性指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一)眼刺激试验的传统方法;(二)眼刺激试验替代方法

用非试验动物组织替代兔眼

检测细胞膜损伤的溶血试验

检测血红蛋白变性

细胞毒性试验

生物模型替代法和其他非生物试验法;

二、皮肤刺激试验(skinirritationtest)

包括单次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试验等,其观察终点为皮肤刺激和皮肤腐蚀性。

;(一)经典的皮肤刺激实验(Draize试验);(一)经典的皮肤刺激/腐蚀替代试验;

三、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skinsensitizationtest)

皮肤变态反应又称过敏性接触皮炎或皮肤致敏反应,是皮肤对化学物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

人体症状: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等

动物症状:皮肤红斑、水肿;(一)传统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

局部封闭涂皮法

豚鼠最大值试验: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

局部淋巴结试验(locallymphnodeassay,LLNA)

;(二)皮肤致敏体外替代方法

基于树突状细胞及T细胞等接触性过敏性皮炎诱导相和激发相中的关键免疫细胞的“免疫识别”化学过敏原过程,发展利用细胞系建立相关模型

建立化学物渗透表皮生发层/真皮层的皮肤模型

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模型;

※第四节短期、亚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