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美术的内涵.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观念自20世纪传入中国,它的生根首先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

自我需求,并伴随着中国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而发生侧重面与内涵的

变化。

一、科学写实精神

20世纪之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豁然醒悟: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客观世界,都可以实

证地认识、科学地把握。这正如李大钊等人介绍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是有规律

地发展和演进的。这种思想渗透到当时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由此,具有科学和民主思想内

核的写实绘画在中国盛行就尤其具备了合理性。

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发出的疾呼“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敝极矣”、“合

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是20世纪最早对中国画进行清算和讨伐的文字,也是

最早在美术上提出向西方画学学习的文献。该文通过为作者自己的“万木草堂”藏画编目作笔

记的形式,对中国历朝画作的发展作了梳理和品评。文章从《尔雅》、《广雅》和《说文》等

上古文献中释读“画”作为“存形”的文字本义始,进而论证所谓图画之制,就是“非取神即可

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这是康有为提出向西方画学科学性造型体系学习的逻辑起点。

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鼓吹者,陈独秀理所当然地把改良中国画作为新文艺运动的一部分,他

在《美术革命》这篇文章中更加鲜明地提出了美术革命的任务就是改良中国画,而改良中国

画就是要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②。因此,他比康有为更为猛烈地抨击所谓“王画”,指责它们

是“临”、“摹”、“仿”、“抚”中国恶画的“总结束”,他提倡的是能够自由发挥、抒写个性、不

断创造的新美术。可以说,革“王画”的命,冲破文人画的禁锢,倡导写实精神,是新文化运

动“科学”与“民主”精神在美术革命中的体现。

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上世纪20年代,无论思想认识还是鉴赏研习,既存在怎样认知

西洋美术的问题,也有怎样追问民族艺术存在价值的问题,两者都关涉到艺术创作中的文化

立场和文化策略。1917年负笈日本的徐悲鸿,又于1919年赴法留学,《中国画改良论》一

文即发表于他留法的第二年。在中西画法的比较上,在中西美术道路的选择上,他都有了更

为深切的体味,因此,该文开篇就提出了民族振兴与画学的关系。画学上所谓的“颓坏”,其

实是“守旧”和“学术不独立”的结果,他为画学的振兴开出了“中国画改良”的方案:一方面他

看到“西方画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乃东方之文明物”,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因此要守住

佳者、继承垂绝者;另一方面,又看到“中国之物质不能尽术尽艺”的缺憾,必须改之、增之、

融之③。中国画改良论无疑是中体西用方案,它和“中西合璧”、“西画化”的文化策略实际上

存在较大区别。《中国画改良论》同时阐述了徐悲鸿倡导写实绘画的思想,即关于“妙”和“肖”

的关系。在他看来,未有“妙而不肖者也”,“故妙之肖为尤难”。因此,他“实写”的主张既来

自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写实绘画体系,也本源于对中国传统绘画“不能尽术尽艺”的痛陈,而

写实主义的思想和技巧,无疑更加强了他对于中国画“实写”的迫切性认识。徐悲鸿的“中国

画改良论”和写实主义主张为20世纪人物画的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影响了这个世纪人们对

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的认识。

徐悲鸿执意推崇写实主义,不仅受到了那些引进现代主义的画家的批评,而且也遭到了

传统中国画家的围攻。从维护中国画纯粹性的角度而围攻他的,主要是指责他用素描替代笔

墨,用写实造型取代了意象写形。徐悲鸿所谓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

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而师法造化,“非一空言即能兑现”,这就必须有十分严格的素描训

练,“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④。

在文人画家看来,艺术是和科学的理性精神、实证分析等背道而驰的,因此,文人画以

极不形似为立论,中国书画乃至中国艺术都以表现主观为旨归。但“五四”时代的文化精英,

毕竟是深刻认识到了科学对于改造国民精神的巨大作用。陈独秀的美术革命、徐悲鸿的中国

画改良论,都无一例外强调绘画写实精神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对于

科学求真的理性精神的崇拜。关于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梁启超在为北京美术学校作的“美术

与科学”讲演中,阐述得更为明确。他推崇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认为绘画对自然的复

现,是让主观符合客观的求真认知。他说:“美术所以产生科学,全以„真美合一‟的观念发

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⑤

可见,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推动向西方画学学习的现实主义,实际上是欧洲的

写实绘画传统,它以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学为科学

文档评论(0)

宝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件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