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第10章 迭代开发与平衡用户需求.pptx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第10章 迭代开发与平衡用户需求.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

第十章迭代开发与平衡用户需求

IntroductiontoUserExperienceDesign

王晨升,陈亮编著.用户体验设计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9.

01平衡系统开发

02开发模式与平衡迭代开发03平衡迭代方法的应用

01平衡系统开发

Balancedsystemdevelopment

平衡系统(Equilibriumsystem)指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它来自热力学的概念;相应地,不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叫非平衡系统。在这里,平衡系统开发是指兼顾产品各个相关方的利益均衡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理论上,产品开发过程的唯一宗旨是以用户为中心、以追求良好的用户体验为目标的,这是设计师的责任,也是设计所追求的理想。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产品一般不仅要考虑用户利益,还同时需要考虑公司的盈利等因素,有时候公司的盈利还有可能成为主导的因素。这时用户价值和公司利益就成了不得不面对的一对矛盾。要妥善处理好这对矛盾,就需要兼顾多方面关联因素的平衡。

例如在引导设计中,用户需求与产品目标之间的平衡系统是确保兼顾各方利益的多赢选择(图10-1)。

用户需求产品目标

用户引导新手引导设计产品目标引导

图10-1引导设计的平衡系统

▶平衡系统开发

将新手用户快速转化为黏着度高、活跃度高的忠实用户

快速、愉悦地学习使用产品

在网站设计中,不仅要满足用户和开发商,还要满足另一个利益相关者,即广告合作伙伴。这就像是三类利益相关者在进行一场持续不断的拔河比赛,其拉力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优先级的分布。如果任何一方拉力过大(优先级高),那么其他两方都会受到削弱(图10-2)。

在新产品开发中,各种相关因素也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来整合发现的问题和创造解决的方案,既关注

单个要素同时又不忽略整体,这就要求找到一种更适合的开发模式----即平衡系统开发。

用户

公司广告商

图10-2影响产品优先级别的拉力

▶平衡系统开发

开发模式与平衡迭代开发

Developmentpatternsandbalancediterativedevelopment

·常用开发模式及其适用范围

·平衡迭代开发的概念

·平衡迭代开发的过程

1.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Model)。在边做边改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系统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开发人员拿到项目后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和测试都满意为止。

事实上,现在许多产品实际都是使用“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特别是很多小公司,在产品周期压缩的太短时这种模型应用的较多。这种类似小作坊的开发方式的优点是前期出成效快。这对编写逻辑不需要太严谨的小程序来说还可以对付得过去,但对任何规模开发来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主要问题在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环节,软件的结构随着不断的修改越来越糟,最终可能导致无法继续修改;忽略了需求分析环节,给软件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任何文档,软件的后期维护会十分困难。

因为边做边改模型没有包括编码前的开发阶段,所以它不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模型。然而在某些场合这种简单的方式却非常实用。比如对于需求简单明了、软件期望的功能行为容易定义、实现的成功或失败又容易检验的工程,可以使用这种模型。

常用开发模式及其适用范围

2.瀑布模型(WaterfallModel),是指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所连接的若干阶段,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它是由美国计算机专家温斯顿·罗伊斯(Winston

WalkerRoyce,1929年~1995年)于1970年提出的,直到八十年代早期,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个项目开发架构,其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设计阶段而顺序展开的,它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瀑布流水逐级下落,由此得名。

在此模型中,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

文档评论(0)

gondolaa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