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叙事:《乡土中国》的语体交叉渗透.pdfVIP

科学与叙事:《乡土中国》的语体交叉渗透.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与叙事:《乡土中国》的语体交叉渗透

摘要:当下研究者多从社会学和整本书阅读角度研究费孝通

的《乡土中国》,其在语体风格上的交叉渗透现象也颇具特色。承载

叙事功能的文艺审美语体与学术科技语体交叉渗透,其叙事语段有第

一和第三人称形式,有连续和离散的组合方式,读者可在充满审美性

的乡土叙事中进行认知,便于《乡土中国》所承载的社会科学知识形

象传达。

关键词:科学;叙事;《乡土中国》;语体交叉渗透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的经典之作,研究者众多,

现有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社会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两方面。在整本书阅

读视域下,目前的研究多关注《乡土中国》的思想内容,而忽略其语

篇语体风格特色。全书文笔晓畅,深入浅出,可接受性强,传播面广,

这都与其在学术科技语体中交叉渗透有文艺审美语体元素直接相关。

《乡土中国》中较为典型的叙事语段共有16例,这些叙事语段在语

体上属文艺审美语体,总体上形成了《乡土中国》的语体交叉渗透。

一、交叉渗透:科学语篇的特殊语体形式

在《乡土中国》中,科学(这里尤指社会科学)与叙事有机结合。

法国哲学家利奥塔提出,人类知识可以分成“科学知识”与“叙事知

识”两大类。[1]叙事知识是相对于科学知识而言的,是除了科学知

识之外的其他知识。“‘叙事’这个词早在先秦时就出现了。那个时候

的‘叙’是用顺序的‘序’,主要是讲奏乐或者丧葬仪式上的顺序,

使乐器的摆放和仪式的进行,都整然有序。”[2]学界对“叙事”的

界定有一定分歧,但这样一些内涵大概是无甚争议的:叙事与科学是

相对存在的,有时间、空间等要素,具有一定的形象性,需要一定的

生动性。

依据语境类型,语体主要分为五种:日常会话语体、学术科技语

体、公文事务语体、报刊媒介语体、文艺审美语体。[3]作为整体的

《乡土中国》在语篇语体上属于学术科技语体,如前所述,其中渗透

有文艺审美语体,形成了语体交叉渗透。“所谓语体交叉渗透,就是

不同语体间通过各自‘专用’表达手段的交流,将适于某一交际目的

的手段,经功能改造而运用于另一交际目的,从而形成了一种语体包

含有其他语体的某些成分,兼具其他语体的某些特点的一种语体现

象。”[4]《乡土中国》通过语体交叉渗透这一创新性的修辞手法,以

叙事知识为媒介,将社会科学知识形象传达,极大地增强了语言表达

的效果。

《乡土中国》收集的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主要是费孝通在

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后应当时《世

纪评论》之约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本文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乡土中国》为语例语料来源,经初步统计,在这些篇章中,典

型的叙事语段共有16例:《文字下乡》的叙事案例最多,共6例;《乡

土本色》和《无讼》,各3例;《再论文字下乡》《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礼治秩序》,各1例。其余章节无。有意思的是,《乡土中

国》14篇中未载典型叙事案例的语篇,在编排中主要集中于该书的

后半部分。

二、第一和第三人称:《乡土中国》中叙事语段主要人称形式

叙事语段有其特定的人称形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探讨的“人

称”,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语法范畴,而是以语法意义上的“人称”

为基础的叙事概念,是一种叙事主体视角。《乡土中国》中的叙事语

段,第一人称形式9例,第二人称形式0例,第三人称形式7例,其

叙事显然以第一人称为主。我们先看第一人称叙事形式。

(1)我记得在小学里读书时,老师逼着我记日记,我执笔苦思,

结果只写下“同上”两字。……老师下令不准“同上”,小学生们只

有扯谎了。[5]

上例讲的是“我”的故事。

再看第三人称叙事形式。

(2)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

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6]

上例是第三人称叙事形式。

(3)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

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

时骂别人贪污。[7]

上例由第一人称“我”引入,由第三人称展开。

(4)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

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不慌不忙地要我

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8]

上例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互。因例(4)叙事的基点仍是

第一人称,故在

文档评论(0)

188****65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