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复习大纲.pdf

《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复习大纲.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名词解释:

1,内圣外王。

A.“内圣”,即将道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即将道显示于外,推行王道。“内圣外王”,

意谓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其中,“内圣”

是基础,外王则是目的。“内圣外王”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其强调的是在既定的

社会体制下的自身修行,并不对外部社会制度有所诉求,要求制度的建设与改善,即要求完

善自己的精神层次,但不要求外部制度对肉身的保障。

B.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2,民贵君轻。

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

加重要。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民贵君轻”是中国古代最精彩的思想命题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在政治权力本原的意义

上,民众比君主更重要。

3,反者道之动

1.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2.规律性(对立面双方的依存和转化:相反

相成及物极必反等);3.揭示了实际运用中的方法论意义

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命题。通行本《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而柔弱则是“道”

的作用。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诸如长短、高下、美丑、难易、有无、前后、祸福、

刚柔、损益、强弱、大小、生死、智愚、胜败、巧拙、轻重、进退、攻守、荣辱等

一系列矛盾,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须相互依

存、互为前提,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事

物的对立统一中,他还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指出“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把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

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

4,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

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

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

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源起于先王之学,经思孟五行阐发,历汉

朝,盛于宋、明、清三代。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

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5,天理

儒家把天理看作本然之性。程朱理学将“天理”引申为“天理之性”,是“仁、义、礼、智”

的总和,即封建的伦理纲常。他们还把“天理”与“人欲”相对立,成为一种禁欲主义的

压抑人性的主张。在明、清时,受到李贽、戴震等进步思想家的有力批判。《礼记.乐

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处,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惑人无穷灭天理

而穷人欲者也。”孔颖达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灭绝矣。”

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

6,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哲学著作,全文只有249字。受《周易·系辞传》的启

发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阐释了其宇宙观,“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生阳,动极而静。静

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周敦颐所作的《太极图》,第一次在儒学发展历史上,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宇宙观念,其中

提示了“诚”的普适性观概念,是本源论与本体论的结合。邵雍则依托《周易》,构建天

道观与心性论结合的体系。

7,崇有论

晋裴頠(267-300)撰。全文共写了九段文字,第一段,他提出了对世界的总看法,

认为“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

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即是说,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是有形有象,错综复杂的,

它是客观规律的根源。第二、三段,主张“众理并而无害”,“失得由乎所接”,最好是

清静无为。少思寡欲。第六段,指出何、王“贵无”学说是对老子学说的歪曲。第四、

五段,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批评了当时清谈名士们的行为。第七、八、九段,提

出“有”是绝对的,是运动变化的,万有生自己,以有为本体;并从肯定“有”,即肯定

事物的客观存在中,论证了“长幼之序”“贵贱之级”的绝对必要。此文既出。在当时产

生了很大影响,它代表了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打击了“贵无论”的社会影响,在一定

程度上维护了正统儒家思想。

对经验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lubin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