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说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等式说课稿

关于不等式说课稿

关于不等式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

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

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

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

的延伸,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

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

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

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

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三维目标,因此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

1/10

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

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

(3)、精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

参与不等式类数学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他们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

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能将他们应用到生活的

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

会,多让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协助学生归纳总结知

识重点,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

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法为辅。先复习了已有

的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然后举两个不能用等式表示的数量关系,

接着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并举例,最后选择教材上

的问题1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找出几个能满足该问题中未知数的值

学生会发现各组所选数值的差异,紧接着引出解集的概念。这样由易

到难层层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也给了更多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

力。

2/10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举例、思考、讨论、合作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

学习状态,充分体现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而学

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积极主动,

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

上,我一开始就让学生举例,然后分组合作找出满足问题1中不等式

的未知数的值,通过学生交流发现他们所找的值不完全相同,引出不

等式解集的概念,最后加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这样将大

量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自觉实现知识

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正是我们教

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等式、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然后提出:在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等式或者方程来描述。比如,古

代的舂米的方法,小时候玩的跷跷板的两端的力量如果都一样大,它

还会翘来翘去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然后让

学生独立思考,举出一些不能用等式表示的实例,(物理课上用到的

3/10

天枰,两个人的`身高等),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新授:

(1)、要求学生完成P123第2题,使学生能够熟练的用不等

文档评论(0)

183****64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生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