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举宏《试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感.doc

读吴举宏《试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吴举宏《试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感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常为“如何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困扰。在这次“百位生物名师教我教”的活动期间,我阅读了吴举宏老师的《试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总结和感悟。

课堂提问贯穿教学的始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频繁的教学行为。而当前存在如下问题导致了课堂提问缺失了有效性:课堂提问过于随意,鲜有科学依据和科学设计,缺少科学性;提问的问题层次太低,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缺少思维性;候答的时间太短,学生没有深思的时空,思维过程无法展开,缺少过程性;面对提问,学生回答和表现的机会严重不均,缺少公平性;没有提问的反馈和评价,缺少激励性;学生不敢、不能、也不愿提出问题,缺少主体性等。

一、课堂提问预设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预设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提问的目标和内容。所以,教师要明确预设问题的目标并保证有效的问题内容。例如,在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内容时,教师在备课预设提问便要思考:该问题的目标是什么?预设的问题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目标是否直接相关?问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

又如一反例,在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有教师提问:“在葡萄糖、果糖、脂肪、蔗糖和磷脂中,哪些物质属于糖类?哪些物质属于脂质?”这类问题其实属于无效问题(或低效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只是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归类判断,预期的问题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没有思维强度和过程价值,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积极思索的良好学习过程。

由以上可总结出: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在预设提问上下功夫;其次,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水平,创设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我对此的理解是,教师在进行授课前便要做好准备——预设问题,在预设问题时切莫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要时刻明确提问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时机的有效性

吴举宏老师提出,课堂提问时机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在学生“愤”、“悱”时提问、在矛盾显现处提问、在重点内容处提问、在学生迷惑处提问等。

“愤”和“悱”是指学生在内心急于把问题弄清楚而又无从下手,想急切地从嘴里说出来而又无从谈起。在学生“愤”、“悱”时提问,学生已经经过苦思冥想,这时的提问的效果会大大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愤”、“悱”的时机进行提问。

心理学有关原理提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平衡到失衡再到平衡”的循环往复的心理变化过程。当学生发现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遭遇的问题时,心理状态就会由“平衡”变成“失衡”。此时,学生就会为追求平衡而产生学习需要。教师在矛盾处、疑惑处提问,正是通过恰当的提问进一步强化这种心理“失衡”。

当学生没有发觉矛盾,没有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矛盾,产生疑感,促使学生“失衡”,产生学习需要。吴举宏老师指出,使学生“失衡”,有以下三个方法:

一是在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制造”矛盾;

二是在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之间引发疑惑;

三是诱导学生之间形成不同观点。

我对此的理解是,无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无疑惑、有无发觉矛盾,教师都需要创造出让学生“失衡”的问题,将学生引导至矛盾、疑惑之处,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愤”、“悱”,最终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

三、课堂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吴举宏老师在文中提到,课堂提问方式包括发问的方式、提问的语言和叫答的方式。

(1)发问的方式

教师提问时应注意语义准确、表述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要善于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以对话的态度提出问题;应及时根据教学情境,灵活调整发问的方式和内容。

(2)提问的语言

教师提问时运用语调、节奏的变化表现情感,语言要丰富多变、适时幽默。另外,提问时运用合适的词语十分重要。例如,提问时常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能不能”、“会不会”、“多久”和“几种”等判断性或结论性词语,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已经指定话题范围,让学生在特定范围内进行非常简短的思考和回答,称为封闭性提问。与之相对开放性提问常常使用“哪些”、“怎样”和“为什么”等疑问词,在语气上多表现为征求、协商等,如“请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呢”等,为引导学生自由思维提供必要的空间,没有限定话题范围的提问。两者相比,开放性提问更能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叫答的方式

教师在提问之后应留有候答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叫答时应该认真倾听、直面学生。

在我看来,教师在提问方式方面要注意提问的语言与态度,语言除了要表述清晰之外,应尽可能地采取开放性提问。叫答的方式实际上是教师对被提问者的态度。公平、耐心是教师提问时不可或缺的

文档评论(0)

秋天的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个人的努力就是最大的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