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2章-知-觉课件.pptVIP

《组织行为学》第2章-知-觉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2.1知觉概述2.2社会知觉与公共组织管理2.3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

2.1知觉概述2.1.1知觉的含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2知觉的过程觉察分辨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其他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是指人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取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3.整体性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它们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整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也依赖于整体获得意义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2.1.4影响知觉的因素1.客观因素形状、强度、颜色、动态与静态、新奇与熟悉、接近与相似2.主观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情绪、人格、知识和经验

2.2社会知觉与公共组织管理2.2.1社会知觉的含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2.2.2社会知觉的特点1.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2.遵循图形——背景原则3.需运用图式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作用(1)自我概念的形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2)自我概念的作用促进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展示自我,施加对员工的有效管理,协调好人际关系。另外,有关自我概念的知识也会促使管理者学会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我,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2.他人知觉含义: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状态和特征的知觉他人知觉过程中的信息来源:外表、语言、表情、行为

4.角色知觉定义:个体对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特定角色行为标准的认知与判断三个内容:角色规范的知觉他人所扮演角色的知觉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知觉

2.2.4社会知觉偏差1.首因效应定义:知觉者当与他人初次接触时,在极其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对他人的整体印象。首因效应即是最先形成的印象对人们社会知觉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公共组织管理的启示?给属下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备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应该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长期、反复地考察一个人,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认识

2.近因效应定义:指与熟人的接触中,最后的印象对于人们社会知觉的形成所具有的影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各自在何种条件下发挥作用?在一般条件下,两种效应各自在何种条件下发挥主导作用,要取决于知觉主体的价值选择和评价。而且通常当知觉主体与陌生人交往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应,而当人们与熟悉的人交往时,起作用的是近因效应

3.刻板效应定义:刻板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影响了个体对他人的知觉,而不管这些人之间的实际差异,这就是刻板效应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因素:主观因素——经验客观因素——经济和政治、群体间的竞争、社会学习因素启示:积极、消极

4.晕轮效应定义:知觉主体往往倾向于依据某一方面的知觉印象,对知觉客体的全部特征作出评价

2.3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

2.3.1归因的含义定义: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归因的情况:一是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件发生时二是负性事件发生时三是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的事情出现时

2.3.2归因理论1.海德(F.Heider)的归因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行为的原因自身因素:人格、动机、情绪、态度、心境、努力、能力等情景因素:任务的难度,活动提供的奖赏或惩罚、运气等

对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取决于:特异性信息:行动者是否对其他对象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说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场合下表现这一行为一贯性信息: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时间、地点是否也发生,或者说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而持久一致性信息:其他人对同一情境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反应

条件提供的材料归因特异性一贯性一致性1他没有对别的局长笑过——高他总对张局长笑——高每个人都对张局长笑——高知觉对象——领导者2他总对所有的局长笑——低他总对张局长笑——高很少有人对张局长笑——低行动者——小王3他没有对别的局长笑——高他以前几乎没有对张局长笑过——低很少有人对张局长笑——低情境——小王此刻发生了什么事情

4.反常条件关注模型希尔顿(D.L.

文档评论(0)

精致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精致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