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韵味与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本节课将以经典古诗词为载体,通过诵读、解析、感悟等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在解析中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在感悟中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发展其语言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其思维品质。此外,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重音等,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要强调“国破”与“山河在”的对比感。

-古诗词意象的解析:分析《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寒山”、“白云”等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词的文学常识:介绍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2.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深层含义理解: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比喻手法,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明月光”与“地上霜”之间的联系和深层含义。

-古诗词的审美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与哀愁,是教学的难点。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进行深入鉴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技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讲授法介绍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教学活动:设计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诗人创作时的情境,增强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词朗读录音,提供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同时使用PPT展示诗词的图像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春望》、《山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枫桥夜泊》和《鹿柴》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古诗词有什么了解?觉得古诗词有什么魅力?”

-学生回答后,总结:“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些经典古诗词,感受它们的魅力。”

2.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春望》

-朗读《春望》,让学生注意诗中的节奏和韵律。

-提问:“同学们,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场景?诗人在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后,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山行》

-朗读《山行》,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

-提问:“同学们,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诗人在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寒山”、“白云”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关注诗中的比喻手法。

-提问:“同学们,这首诗中的比喻手法运用得很好,你们能找出几个比喻吗?”

-学生回答后,讲解比喻手法的作用和诗人的情感。

-《静夜思》

-朗读《静夜思》,让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提问:“同学们,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夜晚?诗人在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

-朗读《枫桥夜泊》,让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提问:“同学们,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夜晚?诗人在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孤寂和哀愁。

-《鹿柴》

-朗读《鹿柴》,让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提问:“同学们,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诗人在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后,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孤独和宁静。

3.突出全文侧重点

-分析每首诗的核心内容和情感,让学生明白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yuhao1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