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8文学常识篇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与春季高考高频考点讲义与.pdfVIP

考点08文学常识篇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与春季高考高频考点讲义与.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08文学常识篇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与春季高考高频考点讲义与--第1页

考点08:文学常识

一、命题易错点设置

(一)混淆高低、前后、左右等含义

在考查官职职位高低,时间前后,车位、席位的尊卑等时,命题者常常用与实际意义相反

的词语迷惑考生。

(二)混淆官员、部门职权范围

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一两项不属于它的职责内容,扩大了职权范围,如隋

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省各部的职责权限不一样。

(三)弄错宗法礼俗及其等级标准

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

祭祀的等级或牺牲(祭品)标准混淆在一起。

(四)混淆名称称谓常识

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人物并称等方面的称谓

张冠李戴。

(五)弄错官职任、免、辞

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职、免职、辞职等含义的文言词。命题人常常有意将表示

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六)故意以今律古

命题者故意不考虑语言的历史发展,按照后代的词义和语言习惯去解释古代词语。

又如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9级第一次诊断考试,11题D项“视事,指官员到地方任职之

初,需考察当地政事和了解民俗风情,故称视事‘’。”“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不是今义“考察

当地政事和了解民俗风情”。

二、解题技巧

(一)借助字形推断

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形声字的形旁就是我们常常说

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考生可以根据形旁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再根据上下文,可以确

定词的具体含义。涉及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礼俗、刑法类的一些字词的选项就可以采用借助字形

推断,推断其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

(二)借助已知判断

考点08文学常识篇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与春季高考高频考点讲义与--第1页

考点08文学常识篇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与春季高考高频考点讲义与--第2页

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属于考生已知的常识。如:《琵琶行》《荆轲刺秦王》中

出现了一些有关音乐的文化常识,《张衡传》《陈情表》《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

章中出现过许多与古代官吏相关的知识,比如“视事、下车、乞骸骨;御史、郎、中郎将、上

卿、假吏;举、除、拜、察”。《张衡传》还出现有对都城的称谓。

(三)借助逻辑判断

所谓“逻辑推断法”是指通过分析选项的语言表述,发现其中存在的逻辑推断上的矛盾,从

而判断选项说法的正误。

(四)借助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而对选项说法作出判断的方法。“事

物的相反方向”比如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高与低)、左与右等,时间上的互换、颠

倒:前与后。

使用逆向思维法时要注意,尽量在确定其他三个选项说法无误时再使用,并不是每一个出

现“上与下(高与低)、左与右、前与后”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五)结合语境分析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常常会结合语境考查某个文化常识。考生只有善于结合语境,仔细

推敲,细致比较,才能准确判断。

(六)巧于避生就熟

一般情况下,出现在选项中的对非常陌生的文化常识词语的解释大都是正确的。考生要学

会避难就易,不需要在生僻的文化常识上纠缠以免耽误时间。考生直接从熟悉的词语入手判断。

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

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

教学人员称博

文档评论(0)

153****4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