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研究.docx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研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研究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决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思政课教学路径,提升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效果。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延伸至思政作业以及课后服务活动中,拓展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提高育人效果,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道德与法治?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53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久经洗礼保留下来的精髓,是五千年中华发展史的精神所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教师将其融入思政教育课中,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作业设计思路以及课后活动思路,最终达到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以价值为抓手,拓展融合教育思路

思政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话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育人功能的体现。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互相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也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将其与思政教育融合,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课堂的弊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同时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其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接触优秀文化,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后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两方面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理论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点,提炼出传统文化的关键点,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充分借助“双减”课后作业时间,改变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将个性化作业等形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桥梁,在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有更多路径了解传统文化,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学习、生活融合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实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目标。三是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活动的融合可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阵地的模式进行,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第一课堂学习的是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第二课堂则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其实与生活、学习是息息相关的,在第二课堂中,教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文化为依托,拓展融合教育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但是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的传统文化渗透意识不强,往往不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且缺少系统的拓展与延伸,因此融合效果欠佳。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构建综合性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的育人机制,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而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1.传统文化入课堂

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阵地,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角度入手,借助课堂教学活动展开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效调动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上述因素,在优秀傳统文化渗透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立足核心素养要求,制定系统的融合课堂教学目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包含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5个维度,其中政治认同部分专门针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要求,按照不同学段设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目标,比如,在低学段学习中要求学生能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亲切感;初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果,感受其魅力所在;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可见,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本身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立足核心素养要求,从目标设定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紧密围绕这一要素,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教学为例,本课时主要包含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内容;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尊自爱,青春无悔;同时将青春活力化为正能量。此课时内容丰富,涉及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