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docxVIP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月月考试题第PAGE2页共NUMPAGES2页

龙东联盟2022级高三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答案

(历史学科)

1.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内容是商王对臣子的训诫,其中提到了汤灭夏。A项也提到了汤灭夏,但材料说明不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B项是对夏代信史的否定,与材料矛盾。C项是无关选项,而且教材的叙述称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并没有明确说就是夏文化的遗存。D项符合题意。

2.

【答案】B

【解析】A选项是孔子的话,属于儒家观点。但此观点认为,严刑峻法并不能使人发自内心地接受规范约束,只会使人丧失廉耻,因此,社会治理的根本在于“礼治”,应当引导百姓自觉遵守社会的一般规范。不是强调“德法共治”。B选项是荀子的话,即教材提及的“隆礼重法”,符合题意。C、D两项分别是老子和墨子的话,且不符题意。

3.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法家思想特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教材中明确叙述,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所以选A。仅凭法家一家的历史观,无法确立百家争鸣局面。排除B。法家这种历史观彰显了厚今薄古的思想特质,排除C。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是宗法制、分封制、世官制,法家这种历史观体现在变法中,可以对上述制度进行冲击,但仅凭法家这一历史观,无法将上述制度全部瓦解,所以排除D。

4.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秦始皇创设的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后之称皇称帝者……莫能外也”“谓其未尝亡可也”等论述可以看出。AB两项只体现出材料的部分信息,如“成一统”、“享国日浅”,但不是学者论述的主旨。D项表述错误,秦以法家思想治国。

5.

【答案】D

【解析】A从材料中无法直接得出。B仅从材料看不出效果。C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比如文景时期,颁布次数不多,但得不出文景二帝不贤明这一结论。D的意思是本材料可以为透视西汉时期政治文化提供一个视角。

6.

【答案】D

【解析】A错在“开始”,教材指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B缺乏魏国、蜀国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最快”的结论。C“已经”“广泛”的表述过于绝对化。D从“译文模仿《老子》《庄子》文体”一句,可以做一定推测,同时结合教材表述,“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可以确定选D。

7.

【答案】C

【解析】材料明确了役期以及以庸代役的办法,故A错误。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所以“较少的时间”表述不妥。材料表明,丁口是政府征收赋役的重要标准,作为一种赋税制度,其存在的前提是大量自耕农存在,这符合唐初的历史实际。但自中唐以后,随着小农的破产、均田制的破坏,以及贫富的急剧分化,租庸调法被两税法取代。所以D项错误。

8.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材料指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但其代价是地方无权,导致战力削弱,给异族征伐提供便利。B项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主旨,“矫尾大之弊”只是“一时”之成就,但从长远来看,有较重的弊端。CD与题干无关。

9.

【答案】C

【解析】因为海港繁荣、舶商增多、外贸扩大,出洋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中国人的海外知识也急剧增长。这在《岭外代答》《诸蕃志》两本书中有集中体现。理性兴起与此并不直接相关,故排除。

10.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上京”判断某朝为辽朝或金朝,辽朝时北京称“南京”,金朝时北京称“燕京”,“燕京“在教材中有介绍,故排除是”辽朝“,断定是”金朝“。教材对金朝迁都燕京有重点介绍,所以排除A。教材中明确指出“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所以选B。材料中说“黄沙之地,非帝居也”,说明迁都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关,排除C。完成全国大统一的是元朝,所以排除D。

11.

【答案】D

【解析】A项全国各地的表述过于绝对,B项东西互通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体现出的是南北交流,C项是史实错误,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是在南宋。对D项可作如下解释: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的南北向线性布局仅仅是将政治军事中心北京和基本经济区江南连接到了一起,在形成东部交通大动脉的同时,却也将广大中西部领土摈之于外,既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冕旒”“上为桐木质綖板”等提示,排除AD。B垂12旒,C垂9旒,根据“冕旒的数量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这句话的提示,排除C,选B。①是皇帝皮弁服,②是皇帝冕服,③是皇太子冕服,④是皇帝通天冠服。

13.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成功之商人,常有改业之趋势,中国之资本主义不能发达,此实为重要因素,因商业资本,常转变为田产,而脱离商业。故选C。

14.

【答案】A

【解析】清制,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

文档评论(0)

手可摘星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