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二:一片丹心思报国》名师单元教学课件(2课时) (1).pptx

《学习任务二:一片丹心思报国》名师单元教学课件(2课时) (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教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系列一片丹心思报国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家国情怀,是中国文学另一个重要母题。在深入理解《氓》《孔雀东南飞(并序)》这两首叙事诗的基础上,体会另外一种情感——深沉的爱国情怀。本任务计划把《离骚(节选)》和《蜀相》放在一起学习,不仅仅是因为这两首诗的主题相似,也是因为杜甫对屈原的精神加以了继承和发扬。学习时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体会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1.诵读《离骚》(节选)、《蜀相》这两首诗,把握其情感内涵。2.知人论世,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学习重难点理解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体会爱国主义的深厚内涵。

学习活动一:走近屈原,感悟《离骚》01目录作业04学习活动二:走近杜甫,感悟《蜀相》02学习活动三:思考辨析,体会深沉的爱国情感03

这两位就是屈原和杜甫。导入两千多年前,一位“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诗人,辗转洞庭、长沙一带的山水之间,眼望国都沦陷,最后满含悲愤,怀石沉江。其后约一千年,又一位被战乱和饥寒所迫的诗人流落长沙、湘水一带,困守孤船,最后客死在寒冷的湘江之上。

同是爱国诗人,他们在人格和精神方面有相通之处,他们的诗歌在情感内核上也有相似之点。今天,我们就和这两个伟大的诗人来一次对话。

学习活动一:走近屈原,感悟《离骚》011.疏通字词,理解文意。(1)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修姱、鞿羁、謇、谇、揽茝、诼、偭、溘、诟、蕙纕、侘傺等。(2)准确理解词义:如太息、修姱、鞿羁、揽茝、灵修、绳墨、周容、侘傺等。

(3)掌握规律: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韵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如第一段中,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的由来。自述家世、出生时辰言皇考为诗主人公命名。

2.知人论世,了解屈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于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梳理示例:相关诗句内在情绪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3.细读梳理,理清情感。(1)阅读思考:《离骚》选文中,诗人的思想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哪些诗句体现了他的思想?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形式列出相关诗句,及其内在情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哀怨、愁闷执着、勇毅失落、彷徨

(续表)相关诗句内在情绪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反思、坚持犹疑、自省献身理想小结诗人洁身自好、坚持正道,却遭小人中伤、君主疏远。但他即使遭受委屈,仍坚持真理,九死不悔。

(2)追问:上文说“虽九死其犹未悔”,后面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这里的“悔”与“不悔”是否矛盾?这两句的意思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上有差别。“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悔”是指反悔,意在表明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悔相道之不察兮”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反复延宕和自我表白,旨在说明内心难以平复的复杂心情。应结合句子所在的语境进行辨析。

学习活动二:走近杜甫,感悟《蜀相》02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渴望国家统一,期盼有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出现。他在诗作中多次对诸葛亮予以赞叹,其中以《蜀相》最具代表性。请大家分析诗作,体会其中的追思、缅怀之情。

历代文人有不少人赞美过诸葛亮,比如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就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杜甫在这首诗中选择了什么角度来评论诸葛亮?

本诗选取了“天下计”(智谋)和“老臣心”(忠诚)两点。上句突出他能为天下百姓尽智,下句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忠,彰显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两点,可能有以下理由: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他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可惜理想落空,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忠臣辅佐,让杜甫担忧。因此,他瞻仰诸葛武侯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