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第二课时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四章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准确翻译文言文。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老子“无为”思想含义。

3.体会老子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

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无为”思想学说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深刻影响了我国三千年的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其中,《老子》更具它独特的智慧,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今天让我们继续品读堪称陪伴我们一生的经典著作《老子》四章中(第六十四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老子的思想有所初步了解,我们能感受到老子在修身养性方面的观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感知老子“无为”的思想学说。

学习活动

(一)1.请同学们先来跟着我诵读本章并标注生字读音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注意重点语句的翻译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译文]事情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文]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③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译文]动手去做就会坏事,有所把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

④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一般人做事情,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谨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惜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二)探究文本内容

1.疏通文意后,同学们看这个章节可以分成哪两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是举例段“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二个段落是从“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到最后,是得出了某个观点,总结段落。

2.我们先来看上段,请同学们试着,把上段分成三个层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每层含义?

①第一个层次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说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②第二个层次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指高远的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

③第三个层次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大概说前两点没做到的话,事情容易失败。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里这样评价本章:上段,全文意义完整而连贯。其大意为:注视祸患的根源。在祸乱发生之前,先作预防;凡事从小成大,由近至远;基层工作,十分重要。远大的事情,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点一滴去完成;心意稍有松懒,常会功亏一篑。

3.那么在第二个层次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说明什么道理?

在本章的第二个层次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说明事情从微小,积累发展的道理。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

4.同样说积累的道理,与高一学习过的荀子《劝学篇》中所写的哪几句话有些相似?

我们一起来诵读下《劝学》这个片段,请同学们思考两个思想家在这里的相似之处。

《劝学》选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思想家的两篇文章相同之处。荀子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与老子这个章节里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指出事情由小发展到大需要一点点的积累。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