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6部分:具有10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工作区布线电缆 分规范-编制说明.pdf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6部分:具有10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工作区布线电缆 分规范-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B/T18015.6《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6部分:具有

10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

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发〔2023〕64号文件下达的2023年国家标准复审计划,下达国家标准GB/T

18015.6–XXXX《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6部分:具有10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

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修订任务,项目任务编号为T-604。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按照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本标准修订工作如期展开,2024年4月征集标准起草工

作组,5月上旬成立起草工作组。起草组于2024.5-2024.6期间通过TC213网络工作平台征集工作组

内部意见。2024年6月13日,在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召开起草工作组成立暨工作组首次会议。

会议上对工作组内部意见进行讨论和梳理,形成一致处理意见(见附件‘18015.6工作组征求意见汇

总处理表”)。起草人员根据处理意见更新、完善标准文本,于24年6月30日提交至标委会秘书

处。

征求意见阶段:

审查阶段:

报批阶段:。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赛克力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属于第1次修订,等同采用IEC61156-6:2020《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

6部分:具有10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

2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GB/T18233(所有部分)中定义的工作区布线电缆,支持远程低压供电功能,电

缆类别包括5e,6,6A,7和7A类电缆。

标准中规定了5e到7A类的对称电缆的电缆设计的要求和安装条件;对这些产品的电性能和传

输性能指标提出了要求;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机械性能、尺寸要求以及环境性能参数。

与上一版国标相比,主要修订以下技术内容:

a)a)由于产品应用频率的提高,更改了标准名称,由2007年版的“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

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更改为“具有10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b)范围中增加了电缆类别和支持远程供电的功能(见第一章,2007年版的1.1);

c)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转移阻抗和耦合衰减的试验方法标准文件(见第二章,2007年版的

1.2);

d)更改了气候条件中电缆运行温度的范围和要求(见4.3,2007年版的1.4);

e)增加了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见4.2,2007年版无);

f)更改了导体标称直径的要求(见5.2.1,2007年版的2.2.3);

g)更改了绝缘的要求(见5.2.2,2007年版的2.2.4);

h)删除了绝缘色谱(无,2007年版的2.2.5);

i)更改了电性能和传输性能测试长度的要求(见6.1,2007年版的6.2和6.3);

j)增加了无巴伦的测试方法(见6.1,2007年版无);

k)增加了线对间电阻不平衡的要求(见6.2.2.2,2007年版无);

l)增加了对地电容不平衡的测试频率点(见6.2.6,2007年版的3.2.6);

m)修改了转移阻抗的测试要求,增加了转移阻抗的分级(见6.2.7,2007年版的3.2.7);

n)修改了耦合衰减的测试要求,增加了耦合衰减的分级(见6.2.8,2007年版的3.3.9);

o)增加了载流量的要求(见6.2.9,2007年版无);

p)更改了传播速度的要求(见6.3.1,2007年版的3.3.1.1);

q)更改了相时延差测试时的温度范围和要求(见6.3.2.2,2007年版的3.3.1.2);

r)删除了相时延差中的环境影响(无,2007年版的3.3.1.4);

s)更改了衰减测试时的常数值(见6.3.3.1,2007年版的3.3.2.1);

t)增加了远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