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布氏杆菌病
【概念】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
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
区别开。1886年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
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
Hughes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
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1897年Wright
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
为Wright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庆对
本病作正式报道。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病菌自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随淋巴液达淋巴结,被吞噬细
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菌杀灭,则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形
成局部原发病灶。此阶段有人称为淋巴源性迁徙阶段,相当于潜
伏期。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随之大量
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循环形成菌血症。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
的吞噬细胞吞噬,并随血流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
等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当病灶内
释放出来的细菌,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时,则在细胞外血
流中生长、繁殖,临床呈现明显的败血症。在机体各因素的作用
下,有些遭破坏死亡,释放出内毒素及菌体其它成份,造成临床
上不仅有菌血症、败血症,而且还有毒血症的表现。内毒素在致
病理损伤,临床症状方面目前认为起着重要作用。机体免疫功能
正常,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获痊愈。如果免疫功
能不健全。或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脱免疫,又
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带入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有人称为多发
性病灶阶段。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
导致疾病复发。组织病理损伤广泛。临床表现也就多样化。如此
反复成为慢性感染。
未经治疗的患者血清抗体最先是IgM升高,随后是IgG升高,
IgA在其后呈低水平上升,持续约一年后下降。此后每当病情反
复加重时,IgG又可迅速回升。动物实验用牛种布鲁氏菌免疫家
兔,提取IgM,IggG,分别作杀菌试验,证明IgM,IgG有较强
的杀菌活性。用强毒羊种菌感染豚鼠后,提纯IgG,IgM能起保
护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血清抗体与保护免疫不相关,仅可作为疾
病活动的标志。如Hodgkin’s病,淋巴瘤的患者布鲁氏菌病发病
率高;布鲁氏菌抗原皮试在敏感患者呈典型超敏反应。说明细胞
免疫在抗布鲁氏菌感染上起着重要作用。本病的慢性期检测发现
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还可出现自身抗体,表明慢性期体液免
疫也参与了病理损伤。有人报道慢性期IgG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升
高占患者的53.13%,IgM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占患者28.13%,
故认为一半以上的患者组织损伤可能为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研
究还发现1/3的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减退,致机
体失去了免疫稳定作用,也可能是疾病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网状内皮系统因细菌、细菌代谢产物及
内毒素不断进入血流,反复刺激使敏感性增高,发生变态反应性
改变。近期的研究表明,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在布鲁氏菌
病的发病机理中可能都起一定作用。疾病的早期人体的巨噬细
胞,T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正常,它们联合作用将细菌清除而痊
愈。如果不能将细菌彻底消灭,则细菌、代谢产物及内毒素反复
在局部或进入血流刺激机体,致使T淋巴细胞致敏,当致敏淋巴
细胞再次受抗原作用时,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如淋巴结通透因子、
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活性因子等。致以
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形成肉芽肿、纤维组织
增生等慢性病变。
本病病理变化广泛,受损组织不仅为肝、脾、骨髓、淋巴结,
而且还累及骨、关节、血管、神经、内分泌及生殖系统;不仅间
质细胞,而且还损伤器官的实质细胞。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的病变最为显著。病灶的主要病理变化:①渗出变性坏死改变
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心、肾等处,以浆液性炎性渗出,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