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NUMPAGES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该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起来学习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想象奇特
(风雪送友图)(第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浪漫色彩
(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说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根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
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开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开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