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与农耕文化.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学说与农耕文化

庄子曾称颂关尹、老聃为“古之博大真人”[①],他们对道家学说

的形成具有开创与奠基意义,而这一切皆缘于在河南灵宝的函谷关的

奇遇。希望“函关论道·太初诵经”能弘扬道家学说,办成道家学术研

究的品牌活动。我们想就道家学说与中华农耕文化之关系予以申论,

敬希方家指正。

一农蕴诸学

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中华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一文化不仅是农村的

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文化,官、商、兵乃至知识分子

的文化”。它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贯穿古今,渗透在各个领域。以

至于在今天我们仍能“处处都感觉到它的存在和影响”[②]。农业的自

然与社会再生产兼备的产业特点,又是人类认识和了解自然与社会的

基本对象。早期的科技与哲学,多源诸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如果说三代是中华农耕文化的特质形成期,那么春秋战国则是中

华农耕文化的多彩表达期。在剧烈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进程中,

社会各阶层都力图表达各自的见解、理想与追求,这是诸子勃兴、百

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战国诸子学说,受农耕母体文化之滋养,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或强

调农业。“重农思想贯串着二十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思想史,无论任

何学派或任何历史阶段均系如此”[③]。儒家主张规范农业社会运行模

式,施行德政、仁政,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法家的耕战政策、本

末思想,无不以重农为治国之要;墨家贵俭、兼爱、尚贤、非攻,充

分反映了独立小生产者的利益与思想;兵家专言军事,然委积不多则

士不行、器用不备则力不壮,视农业为支撑战争的必要物质基础;农

家以农立学,他们或申君民并耕、市价不贰之道,或重耕桑足食、经

验技术之器,属真正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相形之下,

人们对道家与农业的关系知之甚少、识之不深,甚或忽略、不屑于这

一方面的研究。

我们要说的是:一方面中华农耕文化对于道家的自然与社会观的

形成曾经产生过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另一方面先秦道家学说又丰富了

中国传统农业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农业与道家关系之密切,

甚或超过了任何诸子学派。

二道亦识农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人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也必然受着农业社会

的深刻影响。先秦诸子中,唯道家是“参天地之化育”而又充满哲理

的大学问。道家与诸子的最大区别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角度研究自然

与社会问题,抽象、理性地阐释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道家遵奉的

是自然之道,是大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与方式。道家把

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界的观察上,如果缺乏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

想要把人类社会带入如儒家所期望的那种和谐状态是永远不可能的。

道家独有的自然和人生领悟、形而上的深度观察与思辩特色,在我们

看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中国传统农业的体察与认识。

有学者认为道家起源应为远古的隐士传统,可能并不是直接的农

业生产者。他们虽然标榜“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但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庄子曾为漆园吏,对农事甚至有比较深刻的体验。有名言曰:“昔余

为禾,耕而鹵莽之,则其实亦鲁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也灭裂

而报予。予本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耨之,其禾繁以滋”[④],成为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的绝佳注解。而跳出具体农业活动从事的理性观察,使

他们对农业可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试读《老子》一书中与

农相关的若干文字,几乎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农事由感性到知性或理

性的升华。水之为利害与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道家对水的观察

可谓细致入微。水可以弱克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

胜,其无以易之。”;“孰能浊之以止”?必“静之徐清”,并由此

引申出“清静为天下正”;而“上善若水”,则在于阐论水“处众之

所恶,利万物而不争”的特性。对于动植物发育与生理的变化,道家

注意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弱,其死也枯

槁。故坚强者死之途,柔弱者生之途”。对于事物的发展,道家比较

关注其初始阶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起于足下”。而且强调“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道家应用的诸多概念也源诸于农业。有关考证表明“自然”一词

始见於《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

是农业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天乃宇宙因素,“民以四时、寒暑、日

月星辰之行知天”;地乃环境要素

文档评论(0)

176****68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