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日照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VIP

2023-2024学年日照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日照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鲁迅和胡适对孙悟空形象究竟是源自中国本土文化还是源自印度史诗的讨

论,在我国学术界引发了多次学术争鸣,几乎贯穿了20世纪初至今百余年的中印文学关系史,先后出现

“本土说”“外来说”“混血说”等不同观点。回顾与反思该话题百年来的流变轨辙,总结其间的得失,

归纳出中印文化交流的某些规律,或许比盲目评赞更有意义。

1923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孙悟空形象出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无支祁。同年,胡适在《西

游记考证》中提出孙悟空形象来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认为“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

由此引发了有关孙悟空形象来源问题的第一次学术争鸣。鲁迅很快作出回应,1924年在西安暑期讲学时,

他提出《西游记》受唐人小说的影响很大,而受印度史诗的影响却未可知,孙悟空袭取无支祁形象的可

能性更大。学界也有赞成胡适观点的,例如陈寅恪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1930)中,对汉译

佛经里猪八戒形象、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以及高老庄招亲故事进行了溯源,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结合

了《罗摩衍那》中哈奴曼的故事及汉译佛典《贤愚经》中“顶升王升仙因缘”的故事。郑振铎的《西游

记的演化》(1933)认为,孙悟空与哈奴曼非常相似。林培志的《拉马耶那与陈巡检梅岭失妻记》(1934)

也提出,孙悟空是哈奴曼的化身。这些学者的文章为胡适的孙悟空“外来说”观点补充了证据,使之成

为之后三十年间关于该话题的主流观点。以鲁迅与胡适为代表的关于孙悟空身份来源问题的讨论是一种

“和而不同”的学术论争,他们研究的出发点、运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孰是孰非一时

难有定论。

20世纪50年代之后,吴晓玲重提鲁迅的孙悟空形象“本土说”,通过考证十条与《罗摩衍那》相关的

汉译佛典内容,指出古代中国人对《罗摩衍那》故事所知并不多,《罗摩衍那》能影响到《西游记》是

根本不可能的。其实,在吴晓玲重提“本土说”的同时,季羡林在1958年的《印度文学在中国》一文中

就提出《西游记》中有大量印度成分,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未发表,直至1980才刊登在《文学遗产》杂志

上。此外,季羡林在《〈罗摩衍那〉初探》(1979)、《〈罗摩衍那〉在中国》(1984)等学术论著中都表

达过孙悟空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鉴来的观点。沉寂数十年的“外来说”在20世纪80

年代又重新走入研究视野,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如顾子欣就认为孙悟空这位猴王是万里迢迢从印

度传到中国来的。当然,“本土说”也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金克木在《梵语文学史》(1964)中提出,

有人以哈奴曼大闹罗刹宫和孙悟空大闹天宫相比照来佐证孙悟空的外来血统,实则两个神猴形象不同,

且汉译佛经中并未提及哈奴曼大闹魔宫的故事,很难证明两个神猴故事有什么关系。刘毓忱的《关于孙

悟空“国籍”问题的争论和辨析》(1981)认为,《西游记》成书之前哈奴曼并没有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渠

道。龚维英在《孙悟空与夏启》(1984)中考辨了夏启与孙悟空形象上的继承、发展和再创造关系,认为

夏启是孙悟空形象最古老的渊源。由此可见,20世纪70——80年代,“本土说”和“外来说”仍旧是

两种分庭抗礼的学术观点,有关孙悟空身份的来源问题仍无定论。

其实季羡林在提出“外来说”时并没有彻底否定鲁迅“本土说”的观点,而是认为既要承认孙悟空和那

罗、哈奴曼等猴子的关系,又要承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的发展和创新,孙悟空是印度神猴与中国的

无支祁结合的产物。这种折中的观点逐渐演化为“混血说”,当时持这种观点的也不乏其人。蔡国梁在

《孙悟空的血统》(1981)一文中首次提出孙悟空为“混血猴”的说法。萧兵的《无支祁哈奴曼孙悟空通

考》(1982)考证了我国古代的猿猴传说、无支祁神话故事以及中国神话中劫女妖猴、华光大帝、二郎神

等形象对孙悟空形象的影响。同时梳理了哈奴曼与孙悟空形象之间的继承关系,认为孙悟空“既有传统

的、继承的、移植的、外来的因素,更有创造的、本土的成分”。赵国华在《论孙悟空神猴形象的来历》

(1986)中,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孙悟空神猴形象来源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爬梳,并对各家观点逐

一考辨,指出“作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前身,猴行者的神猴形象虽然源出印度,但他既不是简单照

文档评论(0)

xxj1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