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3课时)》优质课教案.pdf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3课时)》优质课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总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页例9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是《多位数乘一位数》,本单元编排了3道解决问题,例7是估算问题,例8是归一问

题,例9是归总问题。

例9沿用了例8买碗的情境,编排的思路与例8大体相同,做一做的题目同样是看书情境,解题

关键同样都是抓住不变量。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

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总价相等这一数量关系用形象示意图

(离散的图形)无法呈现,而且当数据很大时画起来也很麻烦。线段图通过用上下两条长度

相等的线段并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既能很好地表明总量一定的数量关系,还能体现每一步

中单价与数量的关系。

通过例题与练习题的对比分析,建立“归总”问题的数学模型,抓住“总量不变”的解题关键,

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归总问题的本质是“总量”相等,即每份数X份数=另一个每份数X另一个份数,用字

母表示则是aXb=cXd。如果对等式变形,可以得到算术解法,即先乘再除,先用乘法算出总量,再

用除法算出要求的每份数或份数。通过构建“两积相等”的模型,可以把“归总”

问题和“反比例”问题进行联系。在回顾与反思的环节,应凸显联系“两积相等”,把答案代入乘法

算式中进行检查,看看总量是否相等,深化对归总模型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留下知识和

方法上的伏笔。

【学情分析】

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学生已经有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经验,明确可以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

数量,而且还可以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画图的策略去解

决“归总”问题,但是毕竟归总问题是学生未接触过的数学模型,“总量不变”则要求画出

来的两条线段必须是同样长,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加强画图方法的指

导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正确找出先求什么。

2.学会借助线段图去分析数量关系,初步累积用具体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

的经验。

3.构建归总问题“总量相等”的数学模型。

4.在感悟“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构建“归总”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一问题,弓I入新课内容。

1、出示题目:3瓶牛奶24元,照这样的价格,买5瓶牛奶要多少钱?

2、解答汇报:24-3=8(元)8X5=40(元)

3、思考:为什么第一步求出的8,可以用在第二步中去呢?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看看新的问题中不变的量又是什么?二、自主

探索,初步感知归总问题总量相等的特点。

(一)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题: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儿-个的碗,可以买

几个?

2、读题,找已知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理解关键词“正好”“用这些钱”的意思。

3、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题意。

活动要求:

(1)用画图的方法把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图里的每一部分分别表示题目的哪个信息或问题。

4、展示学生画的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预设一:预设二:

吕元6/E

?个

(1)思考:为什么第二条线段和第一条线段同样长?

得出:买6元一个碗的总价钱=买9元一个碗的总价钱

(2)明确:在这一题,示意图不能清楚地表示题意,所以选择用

线

文档评论(0)

176****9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