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课前导学案.docx

《土壤》课前导学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土壤

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观察土壤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土壤、土壤等方面进行。

(1)土壤颜色:=1\*GB3①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低山丘陵地区,土质较黏偏酸性,肥力较差。=2\*GB3②黄土: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两省,土质较黏偏酸性,肥力较差些。=3\*GB3③紫色土: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是一种较为肥沃的土壤。=4\*GB3④黑土:分布在我国东北中东部广大平原上,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5\*GB3⑤云南白土

(2)土壤质地

A、概念: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砺、沙砾、粉砺、黏砺等)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B、分类: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作出近似判断。

C、特征

=1\*GB3①砂土: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脆弱,但易耕作。

=2\*GB3②壤土: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3\*GB3③粘土:以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A、概念: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形态特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

B、分类:土层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C、自然土壤剖面主要土层及特点:

=1\*GB3①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2\*GB3②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3\*GB3③淋溶层:溶于水的矿物质随水下渗淋失,颜色较浅。

=4\*GB3④沉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层沉积、积累,质地粘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5\*GB3⑤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6\*GB3⑥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D、耕作土壤概念: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E、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1\*GB3①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2\*GB3②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3\*GB3③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1\*GB3①概念: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2\*GB3②因素:决定土壤物质成分、养分,影响土壤质地;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2、生物因素

=1\*GB3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2\*GB3②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3\*GB3③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4\*GB3④演变:生物残体→(提供有机质)微生物作用→腐殖质

=5\*GB3⑤作用: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3、气候因素:气候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1\*GB3①冷湿地区: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2\*GB3②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3\*GB3③干冷地区:成土速度慢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弱。

=4\*GB3④湿热地区:成土速度快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会很快变得贫瘠。

4.地貌因素: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土壤的发育不同。

=1\*GB3①从山顶---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粗----细

砺质土→砂土→壤土→粘土

5.时间因素: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A、自然状态下,形成20cm厚的可耕作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B、此外,自然土壤在人为耕作和培育下,也可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的土壤,如:水稻土,是一种肥沃的耕作土壤。

6、人类活动:人类长期耕作,使自然土壤变成耕作土壤。

归纳拓展: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问题驿站】

1.土壤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