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通识课介绍.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尔雅通识课介绍

通识教育简介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它是指所

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非专业

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奠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

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健全的公民。相对于专业教育强调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识教育”强调在更广泛的学科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本

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使之成长为健全的人。

通识教育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发展到鼎盛,最终在美国发展为通识教

育,并在全世界传播。虽然“通识教育”的表述源自西方,但这一理念深深蕴

含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古代儒家倡导的“六艺之教”就在于将学生培养成

“通才”。

到了近代,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偏离古典的

通才教育传统,开始更多地转向实用专业教育,但蔡元培、梅贻琦等教育学家

一直都强调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要重视通识教育或全人教育。例如:北京大

学早期的教育受德国的影响比较大,蔡元培校长特别强调大学应当研究高深之

学问,但同时他还主张沟通文理,提倡“五育”。20世纪50年代,全国院系

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教育。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校合并和社会发展

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界意识到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对跨学科人

才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利影响,开始大力提倡人文素质教育,西方的

通识教育概念重新被引入并在中国得到发展。

国内高校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建设

北京大学从2022年9月起在全校开设“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体系”,目

前通选课累计322门,分为“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

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社会可持续发展”六大领

第1页共6页

域,要求学生在每个领域修满至少2学分,总计修满至少12学分方能毕业;复

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含“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

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与生命关

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六大模块,同时思想政治课也被纳入通识教育的

核心课程体系。此外,国内高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由于课程资源有限,但选修

人数较多,一般都采取较大的班级规模,以主讲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以导

论或概论类课程居多。

随着通选课模式的全面铺开,一批学者开始对素质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进行反思。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素质教育选修课重拓展知识,而价值观与能

力培养不足;内容广博,但课程内涵和深度有待加强。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引入

21世纪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选修课的质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对以通选课建设为代表的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提出建设

“以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为特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思路。

2022年,北京大学根据自身实际,着手推动以“经典阅读和研讨式教学”

为特征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北京大学共组织建设

了3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鼓励“经典阅读”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

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本、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自主学

习、批判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协调的能力。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复

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一批国内高校也开始在原来素质教

育选修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由上述内容可

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国内的推行具有针对性,目的是完善原有的通选

课体系,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在整体设计层面,“通识教育核心课

程”是给学生以跨学科的视野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更广博的知识领域学习,

使学生获得在专业知识领域之上批判性审视原有知识,认识到人类知识的无限

性,培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的能力。因此,“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计目标

是要以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课程深入理解某一专业思考问题

的方法和知识传承体系,从而理解这门学科的精髓,而非对非专业/学科学生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4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