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模块综合检测.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模块综合检测.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模块综合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农村种种改革促成了乡土中国的变迁,也引起了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变迁。“离土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差序格局”的经济基础,但“差序格局”并未彻底崩解,格局处于一种与当代社会相互配适的过渡阶段,而变迁中的乡土社会,对差序格局既有继承,也有扩张。

关于继承,例如猎德村,调查显示,虽然当前它已经丧失了传统上定义的“村落”和“农民”的典型特征,乍看起来,离土不离乡的“非农化”似乎使农民逐渐摆脱了乡土性,但是由血缘、地缘产生的村落精神联系有着深厚的乡土基础,以至于当土地农业的载体消失后,格局成员仍保持着基于伦理的差序价值取向,人们依旧会将亲缘、血缘放在社会关系的首位,而与此同时地缘、业缘的关系也在加深,也是村际之间依旧会提到的“自己人”观念。简而言之,去除农民身份,猎德村的村民依旧保持着差序惯性。这一点是差序格局在当前形势下的传统继承。

这一举措显然不同于传统“差序格局”是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人际关系,随着现实情况的复杂化,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开发。因此,差序格局包含的多元关系更为丰富,跨越地缘、亲缘的藩篱,具有更强的现实适应性。

可以说,现实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仍处于阶段性变动的过渡时期,当前的格局由伦理、利益构成其相互制约的两个维度。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主要体现了古代、近代乡土伦理上的关系,以道德为基础约束,表现在礼制规范的相互关系上,强调的是内部成员“应该”如何,在秩序的遵守上,使得彼此能保持权利的平衡。如今基于城镇化步伐的乡土社会,原先“安分”于格局的所属成员进一步觉醒“自我意识”,在伦理秩序的基础下,人们开始释放利益追求。

相对于伦理,这里的利益是指各种现实世俗功利上能得到的社会资本,也就是“好处”,包括权力、地位、金钱等被生活中的人们称作是“实惠”的东西。人们利用既有的和新开发的“差序格局”去获得利益。但实际上,

人们追逐的经济利益总是嵌入到了某种文化和社会规范中,没有纯粹的利益,所有的利益都带有人为性质的价值附属。这也成为伦理和利益二者能够并存的基础,换言之,当前乡土社会基础下,人们仍然要区分自己人和外人,但区分的标准更多是以现实利益为差等,呈现出一种理性化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理性化”的差序格局,突破了外加于传统礼制的伦理意义,关系的亲疏不单由血缘亲疏决定,而被认为更多地从个人、家庭利益的考虑去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

综上,随着乡土社会的变迁,长期维系古代礼治社会的伦理基础产生松动,如今的新差序格局下,格局成员的价值取向愈发呈现出“理性化”的趋向。这里的“理性化”是基于现实的利益考虑而提出的,与传统的伦理亲疏形成相互制约的模式。社会从礼治走向法治,人际从血缘走向多元的社会关系网,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以事实状态表现出理论的延展性和普适价值,穿越礼治社会走向今天。当下,诸如离土、利化关系等现象带来格局的变动,共同谱写我们这个时代乡村社会转型的主旋律。

(摘编自钟滢泓《乡土中国乡土变迁中的

差序价值走向》)

材料二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也在变迁,“离土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差序格局”的经济基础。

B.离土不离乡的“非农化”使农民摆脱了乡土性,猎德村丧失了“村落”和“农民”的典型特征。

C.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与传统“差序格局”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人际关系有着明显不同。

D.费孝通用石子投入水中来比喻“己”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并列结构分别阐述变迁中的乡土社会对差序格局的继承与扩张,差序格局适应着变迁中的现实。

B.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主要体现了古代、近代乡土伦理上的关系,以道德为基础约束,内部成员应遵守秩序。

C.基于家族利益考虑而提出的“理性化”,与传统的伦理亲疏相互制约,“理性化”的差序格局,不只是看血缘亲疏。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