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数与倍数》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因数与倍数的练习

课时:共8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隆真真/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知识技能: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

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

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

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

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基于问题解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

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

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

的合理性。

(3)基于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

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

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3.学情分析

(1)基于知识技能:优势是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

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劣势是学生对于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

2,5,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比较难理解。

(2)基于问题解决:优势是学生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

一些知识加以解决。劣势是对于稍微复杂的应用题,学生理解题意并解答比较困难。

(3)基于情感态度:优势是学生愿意了解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

习活动。劣势是在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觉得数学比较难学。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评价任务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

环节一:学生回顾上节课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从生活中激发学生

创设情境知识。识?学习兴趣,引出课

激发兴趣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题。

(2分钟)些知识。

1.填空

(1)如果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

和B都是C的(),C是A和B的()。

(2)16的因数有(),16是()的倍数。

学生汇报交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形式多样的练习让

学生自由走动,数。(完成目标一)学生感受因数和倍

环节二:观察。汇报交流。数。(评价任务一)

(3)30以内4的倍数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