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12、桥之美.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桥之美

目的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

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

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

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

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学生已熟识了《中国石拱桥》

一文,所以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两文的比较。《桥之美》又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语言具有强

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

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

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

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凡是起到构

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本文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

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

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

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

去看“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

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第1页共4页

方法:自学指导。

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

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

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

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

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

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

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关于字词。

四、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

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

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第2页共4页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

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

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

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五、研读与赏析{1}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

谐才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