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始人.pdf

郁达夫: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始人.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郁达夫(1896-1945)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他

是“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与鲁迅、成仿吾、田汉、陶晶孙等交往甚密,共同为中国

新文学的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他在早期创作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出了主

人公的内心情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成为

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创始人之一,虽然这些作品中同时也饮食着自然主义及其它一

些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浪漫主义的风格是其主要的特点。郁达夫浪漫主义文学风

格的形成与控日本,是近代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日本的浪漫主义

文学迁就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风格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风格极相似,即呈现出一种“忧

伤、厌世”的情绪。这一风格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特点。郁达夫在

日本留学十年。从1914年考入东京旧制“一高”预科,到1922年东京帝大经济学科毕业,

他不仅耳濡目染了汇集东西方文化、五光十色的“大正文化”,同时也饱尝了海外游子受歧视

的辛酸和孤独的痛苦。他的早期作品是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作者通过表现主人公的压抑

感到遗憾和病态心理,表现出了一种渴望获得个性解放的愿望,喊出“五四”前后中国青年

的苦闷之声,呼吁社会尊重人的价值。二从1921年郁达夫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沉

沦》(包括《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短篇小说)到他1945年在印尼被害为止,

他一生共创作了小说约50篇以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总计500多万字。半

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他的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坎坷曲折的历程。

我们在对郁达夫浪漫主义文学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之前,不妨先把它梳

理一下,以求对郁达夫的文学及其学术研究有总体上的了解。第一,20至40年代,褒贬

不一,毁誉参半。首先是对《沉沦》的争议。1921年10月,《沉沦》一出版,立刻引起轩

然大波,一方面是受到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也招来了非议,“所受的讥评嘲骂,也

不知有几十百次”(1)。于是有“五四”文学运动的主将之一周作人出来为《沉沦》说话,

他认为《溶液》“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道德的性质”(2),《沉沦》的价值“在于非意识

的展览自己,艺术地写出升华的色情,这也就是趋势与普遍的所在”(3),并明确指出《沉

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4)。由于击作人当时在文坛的地位,影响和分析的有理有据,终

于澄清了封建卫道士们所强加于《沉沦》的“诲淫”、“不道德”的罪名。1932年10月,

郁达夫的《茑萝集》问世,又马上引来一批评论文章。对之持肯定态度的,有萍霞的《读〈茑

萝集〉》(5)、胡梦华的《读〈茑萝集〉的读后感--覆郁达夫的一封信》(6),他们都中肯

地指出郁达夫小说积极入世的思想倾向和浪漫率真的特点。但是,持批评意见也不少,如徐

志摩、殷公武等人就认为郁达夫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作来吸引过路人的同

情”(7)。从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是郁达夫创作的又一个旺盛期。他先后创作

了《春风沉醉的晚上》、《秋柳》、《寒宵》等小说。随着作品的大量问世,郁达夫成了当时文

坛的热点,几乎每年都有数篇有份量的专题评论出现。如仅1931至1933年,就先后出版了

素雅(李赞华)编的《郁达夫评传》(8)、贺玉波编的《郁达夫论》(9)、邹啸(赵景深)

编的《郁达夫论》(10)三本郁达夫研究专集。一个作家能够受到同时代人的如此关注,这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对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总体上持肯定意见的,有郑伯

奇的《〈寒灰集〉批评》(11)、黎锦明的《达夫的三时期:〈沉沦〉--〈寒灰集〉--〈过

去〉》(12)、钱杏村的《〈达夫代表作〉后序》(13)、贺玉波的《论郁达夫的转变》(14)、

秀子(寇冰华)的《郁达夫的作品和思想》(15)等等,他们既肯定郁达夫的“伟大”和他

的作品的“无上的价值”,又指出他的“感伤极重”和“情感颓废”。他们的观点对后来的郁

达夫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