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pdfVIP

《故都的秋》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导学目标

1.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梳理文章结构脉络。

2.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合作探究,培养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学习以情

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课文,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了解

作者在描写故都风物时为何要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从

而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

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体

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

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1、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文学常识

一、作者档案

【简历】郁达夫(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

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

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

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

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

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作品】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

上》《薄奠》,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作品集《达

夫全集》(七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集》和《郁

达夫选集》

【评价】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

毕生的精神支柱。”

二、人物颂歌

至诚赤子郁达夫

您深沉,孤寂,坚韧!您对故都的秋情有独钟。在颠沛流离中,在饱

受迫害时,您向往闲散安逸的生活。您开始不断地游历,借助山水来

排遣现实带给您的苦闷,消解离群索居带来的寂寞。故都的秋就像是

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漂泊的您的心中,总是弥漫着对故都浓得化不

开的眷恋。再次饱尝故都的秋,您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

宿。

站在故都的土地上,您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您不再害怕孤寂,不再

恐惧前途,故都给了您勇往直前的勇气。看到破壁腰中的朵朵牵牛花,

开得那么深沉、淡泊,您知道了自己的方向,知道了整个民族的方向,

您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国家。

作为一位五四时期的前沿作家,您的一生中充满了忧郁,充满了离愁,

充满了对明天的恐惧和对昨天的不堪回首。在您浓重深沉的笔法之下,

流露出的是一颗赤忱爱国忧民之心;在您远离家乡的凄苦生活之下,

隐藏着生活情感的压抑,这是您遁逃现实带来的深重压力,蛰居在诗

歌和死亡的帐下。然而,您“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最

终您的生命如一朵奇葩绽放,为了这片您爱得深沉的土地,您的爱永

远激荡在国人心中。

您,就是至诚赤子郁达夫!

三、背景链接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的散文。从

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

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他在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

到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

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并写下了本文。

四、文化常识

创造社

创造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

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组建。前期的创造社反对

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

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

向;后期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2月,

创造社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

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

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创造社成立

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

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基础梳理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1)潭柘寺(zh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