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从众心理.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谓从众行为,即俗称的“对大流”。在群体规范强大的压力下个体会屈从

与同群体的一致性,达到彼此行为规范高度吻合。从众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

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夫里多作的“光点移动错觉研究”,美国社会社会心

理学家阿希所做的“线段判断长度研究”等等,这些学者用实验证明了个体意愿

会受到群体行为规范的影响,趋向于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性。除此之外,还有许

多学者在这方面做过很多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本文则从社会心理学

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的从众心理对儿童心理教育与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一、儿童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语言从众

我们这里所讲到的语言是指儿童的沟通能力。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

论,幼儿园的孩子(2-7岁)正处于思维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具

有片面性和我向思维的特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

问题,所以在幼儿园里,常常会发现孩子们有“他说什么,我说什么”的现象,

如果一个小朋友咋游戏中摔倒,教师会安慰小朋友例如“宝贝最勇敢,勇敢的孩

子不哭泣”这样的话语,接着就会听到无数个声音说“老师我也不哭”、“老师我

昨天摔倒也没哭”…并且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孩子是在“撒谎”。如果教师就

某个活动的规则提出一些建议,并问儿童的意见时,你就很难听到有“不好”的

回答。

(二)游戏从众

3-6、7岁的孩子是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幼儿期,又称为学前期。儿童在这一时

期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格罗斯把游戏看

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是一种本能性反映。那么在游戏过程中我

们大概可以预见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这时的儿童不同于2岁婴儿,进行的是群

体性游戏。儿童用游戏来反映周围的生活,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

的群体性游戏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一种高度的默契。一个小朋友将一张纸揉成一

个小纸团放在手上,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马上就会看到很多类似的地

球出现,并且活动过程和举动都是相同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

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思维活跃性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往往成为了千篇

一律的了,有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多有小朋友都会主动,不自觉的认同第一

个小朋友的观点呢,如果是从从众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为题就不足为奇了。

(三)动作从众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了,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类似性,希望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与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相一致。当儿童做出不同于同伴的动作时,常会受到来

自小团体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来自于对偏离的恐惧,担心受到同伴的排挤和嘲

讽。当个体表现出与群体不一致时,常常会故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求得相同。

不仅如此,儿童动作从众的另一个原因还未自于儿童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想要

被关注的心理,儿童的从众行为会增多。

二、儿童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儿童自身方面的因素

1.年龄

根据幼儿从众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幼儿的从众反应次数随着年龄的升

高而有下降的趋势。年龄越大其从众行为越少。利用儿童从众行为的这个年龄特

征,可以引入儿童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的教育,在行为强化的基础

上,让其从众行为朝向积极的方面发展。2.智力水平根据幼儿从众行为及影响

因素调查与研究统计结果,智力水平低于平均数幼儿的从众反应数明显高于智力

水平高于平均数的幼儿。

3.认知水平及个性的影响

由于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有限,在儿童的社会化的过

程中其品德的发展成为了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3-6、7岁的儿童其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仅仅只是初步的了解,对是非对错还不能区分的那么明确。

所以在学前期的儿童身上常会一个孩子讲脏话,别的孩子也跟着讲着脏话。这是

就需要教师进行对错认知的正确引导。按照皮亚杰的理论,3-6、7岁的儿童虽然

能够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做出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仅仅局限在解决一些

简单的智力问题。当老师提出需要幼儿动脑筋的问题时,常常会得到一些交肤浅

的答案。而那些智力水平较低的孩子就选择回答跟别人一样的答案。可见,儿童

的从众心理与认识水平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的认知水平越低,

产生的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1.家庭因素

孩子的个性形成及心理发展与家庭教养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中父母在家庭

教养模式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和孩子相处的这些天我发现,在民主型家庭成

长起来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