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导论

第一讲科学与技术

一、什么是科学

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

(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

*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

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

(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

(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

二、什么是技术

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

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

“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

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

(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

三、什么是工程

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

(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

(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

(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

(一)区别

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

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

技术:做什么,怎么做

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

2、研究过程和方法

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

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

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

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

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

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

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

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

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

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

5、研究规范

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

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二)联系

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

1、科学技术化

2、技术科学化

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

一、科学发展史

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

(一)古代科学

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

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

(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

(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

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

(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

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

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

(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

(二)近代科学

16、17世纪——19世纪末

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

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

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

(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

(三)现代科学

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

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

二、技术发展史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