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df

《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了

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分析人

物形象来把握小说的主题。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

隐喻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理解《促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前朝“治世”

殃民之事揭露“康熙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构思。认识《变形记》所揭

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传神的

语言。

2、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体会《变形记》的象征意

义以及主题。

3、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第二部分自读研讨

教学要点合作探究学习《变形记》;落实群文学习任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加

缪等人的宜传,在欧美很快形成一股“卡夫卡热”,如今,“卡夫卡热”

仍在持续,扩大,卡夫卡和他为数不多的作品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专著,专论数以万计,在大学课堂里,卡夫卡也是最热门的选修课之

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揭开卡夫卡小说中的谜团,一起走近这

位大师。

(设计意图:由介绍卡夫卡的影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课堂效率。)

二、检查预习,掌握相关常识

1.学生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卡夫卡(1883一1924),奥地利小说家,在西方现代

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小说《变形记》《审判》《城堡》

等。

2.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

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

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

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

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

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

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

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

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卡夫卡正是在这

种背景下,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写出人的“变异”,深化了现代

主义文学的主题,揭露了社会现实。

3检查重点字词。

隆(lóng)起挪(nuó)动脊(j)ǐ梁倦怠(dài)窘

(jiǒng)迫

无辜(gū)耽(dān)搁下颚(è)窥(ku)ī视

(设计意图:总结掌握相关文学知识、重点字词,课上检查,督

促学生认真掌握。)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读课文,理清思路。

2、指名概括内容大意。(可让两名学生概括大意,教师明确补充

即可)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为甲壳虫后的心理活动

及艰难起床、开门的过程和众人看到格里高尔后的反应。

3、变为甲壳虫后众人的反应:

众人变为甲壳虫,众人的反应

格里高尔惶恐、回忆

公司协理惊骇、逃走

父亲恼怒,驱赶

母亲惊骇

妹妹关心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是鉴赏小说的基础。这一环节设计表格,

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情或态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主旨。)

四、再读课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