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全的问诊详解.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最全的问诊详解

问寒热一

1、但寒不热:是指患者只感到怕冷而不感觉发热的症状,可分为

以下类型:

(1)新病恶寒:可见于外感病初起尚未发热之时,或寒邪直中脏

腑经络。突起恶寒,四肢不温,或腹部冷痛,或咳喘痰鸣者,为里实

寒症,多因感受寒邪较重,阳气严重闭郁,皮毛失去温煦所致。

(2)久病畏寒:指患者经常畏寒肢冷,得温可缓,为里寒虚证,

多因阳气虚衰,形体四肢失去温煦而成。

2、但热不寒:患者只觉得发热不觉得寒冷,或反恶热,多属阳盛

阴亏的里热证,可分以下类型:

(1)壮热:高热(39度以上)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称为壮热。

多因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阳热炽盛所致,多见于外感温热病

的“阳明病证”或“气分证”阶段,属里实热症。

(2)潮热:即按时发热或按时发热加剧,象海有潮汐一样有一定

规律,称为潮热。外感及内伤疾病都可见到,分日间潮热和午后及夜

间潮热(以前专门讲过潮热,这里不再赘述)。

(3)微热:发热不高,一般不超过38度,或仅为患者自己觉得

发热而体温并不高,称为微热或长期低热,大多发病时间较长,病因

与病证较为复杂,如温病后期,内伤阴虚、气虚,情志不舒、内郁化

火均可表现为微热。

此外,小儿在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低热不退,至秋凉不治自愈,

称为小儿夏季热,是因小儿气阴不足,不能适应夏季炎热所致。

3、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进行,寒时觉得寒而不热,热时

觉得热而不寒,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为半表半里证的

特征表现,常见于少阳病、温病、疟疾。分以下类型:

(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是指患者时冷时热,一日多次,无时

间规律,可见于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证。由于外感病邪处于半表半里

阶段,正邪相争相持不下,邪气既不能入里,正气也不能驱邪外出,

所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即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有时间规律,

每日或每两三天发作一次,兼有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

疟疾。由于疟邪伏藏于半表半里,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

寒热往来,休作有时。

此外,气郁化火,有时也可出现往来寒热,似疟非疟;妇女月经

期间出现寒热往来,经水时来时断,为“热入血室”之证。

问寒热二

古人论述摘抄:

1、丹溪手镜--恶寒:不待风而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厚衣犹

言冷也,向火不能遏其寒。又云:身大热不欲去衣,表热里寒也;身

大寒不欲衣者,表寒里热也。有虚实之别:汗出恶寒,表虚也,可解

肌;无汗恶寒,表实也,可汗。有阴阳之别:恶寒而跄,脉沉细而紧

者,发于阴也,可温之;寒热相继者,发于阳也,可发汗。

2、景岳全书--十问篇:问寒热者,问内外之寒热,欲以辨其在表

在里也。人伤于寒则病为热,故凡病身热、脉紧、头疼、体痛拘急无

汗,而且得于暂者,必外感也。盖寒邪在经,所以头痛身疼,邪闭皮

毛,所以拘急发热。若素日无疾,而忽见脉证若是者,多因外感。

若无表证,而身热不解,多属内伤,然必有内证相应,合而察之,自

得其真。

凡内证发热者,多属阴虚,或因积热,然必有内证相应,而其

来也渐。盖阴虚者必伤精,伤精者必连脏,故其在上而连肺者必为喘

急咳嗽;在中而连脾者或妨饮食,或生懊侬,或为躁烦焦渴;在下而

连肾者或精血遗淋,或二便失节,然必倏热往来,时作时止,或气怯

声微,是皆阴虚证也。

凡内伤积热者,在癥痞必有形证,在血气必有明证,或九窍热

于上下,或脏腑热于三焦。若果因实热,凡火伤形体而无涉真元者,

则其形气声色脉侯,自然壮丽,无弗有可据而察者,此当以实火治之。

凡寒症尤属显然,或外寒者阳亏于表,或内寒者火衰于中,诸如前证。

但热者多实,而虚热最不可误,寒者多虚,而实寒者间亦有之,此寒

热之在表在里,不可不辨也。

3、医碥—发热:昼热夜静,是阳邪自旺于阳分也;昼静夜热,是

阳邪下陷于阴分也;昼夜俱热,烦躁,是重阳无阴,当亟泻其阳,峻

补其阴。

4、医碥—恶寒:夜寒者,阴气旺于阴分,昼寒者,阴邪加于阳分,

昼夜俱寒者,重阴也。按阳虚则畏寒而恶阴,故旦安而暮乱,阴虚则

畏热而恶阳,故夜宁而朝争,此正虚之候也。阳邪实者遇阳而愈旺,

故朝热而暮轻,阴邪实者,逢阴而更强,故夜寒而昼减,此邪实之候

也。

阳虚而阴邪乘于阳分,则气行阳二十五度而病发,故日寒而夜息,

阴虚而阳邪陷于阴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