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主题活动的表现标准及其评分量规:以“时间的认识”为例.pdfVIP

数学主题活动的表现标准及其评分量规:以“时间的认识”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主题活动的表现标准及其评分量规:以“时间的认识”为例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常见的

量”纳入“综合与实践”领域,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实施。以“时间的

认识”为例,在分析了“常见的量”为什么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的

基础上,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明晰学习目标,整体划定主题活动的进

阶层级和大单元表现标准,进而设计有梯度的、进阶式的学习任务序

列及其评分量规。

【关键词】数学主题活动;学习进阶;表现标准;评分量规

核心素养驱动的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全球潮流。“综合与实践”是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出“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

活动和项目学习等,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它是落实核心素

养目标的重要抓手。2022年版课标中对主题活动提出了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但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主题活动的设计还比较随意,

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的意识。

主题活动的设计提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对“长程”的把握,一

方面需要在评学教一致的视角下,深入分析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需整体划定学习进阶,围绕关键进阶点研制表现标准,开发

好活动、好任务,以实现“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

现实问题”的育人目标。下面以“时间的认识”这一主题为例,具体

阐述如何确定数学主题活动的学习目标、研制表现标准,怎样构建“有

结构”并体现学习进阶的主题内容框架,设计什么样的“好任务”达

成相应的素养目标,以及该如何评估目标的达成。

一、“常见的量”为什么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

2022年版课标指出,在教材编写或教学设计时,可以使用不同

的主题名称,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但要关注主题内容的选取和学生

的接受能力,达到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认识钟表”和

“认识年、月、日”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2022年版课标则将其归入“综合与实践”

领域,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出现。第一学段“时间在哪里”要求侧

重认识时、分、秒等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示时间的量;第二学段“年、

月、日的秘密”要求认识年、月、日等更为一般的时间概念,还要引

导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应用性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要求侧重对经验的感悟,积累活动经验

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时间的认识”为什么要以

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又能够积累哪些活动经

验?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指出,我们所有的时间经验都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关于事件定时定位的标度时间经验;一类是关于人生短促或者

无聊的慨叹,即对时间之流变的感悟。显然,了解标度时间(或时间

的“计时体系”)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但感悟到时间之流变,意识到

要珍惜时间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时

间的认识这一主题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是“量感”,“量感”需要从这

两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和积累经验。

从标度时间经验层面,为协调生命个体或人类群体行为,计时体

系成为一项基本需求。对“计时体系”的最初探索来自宇宙的周期性,

周期运动的循环和重复使得某种纯粹的数量凸显出来,形成了时间单

位,例如日、月、年。较长时间单位与较短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构

成了历法的基本任务,然而由天象所规定的日、月、年三者之间实际

上不可能整数通约,这就使得历法的编制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深

的专业工作。为了人类生活的方便,后来又产生了人为的时间单位—

—星期、时、分、秒等。所有这些形成了现在的“计时体系”,这项

专业工作所涉及的天文知识和数学计算都极其烦琐高深。“量感”基

于“度量思维”,但由于时间概念的复杂性,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只能

作为“常识”接受而无法追问“为什么是这样”。在发现、提出并解

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感知、体会、了解甚至只是“知道”这

些“事实”,而不能如周长、面积、体积等度量概念一样,通过经历

探究操作的过程发展真正的“度量思维”,因而小学阶段在时间的认

识上,达不到较高层次的“概念理解”水平。

从时间之流变的感悟层面,“时间的流动性、不可逆转性、主观

体验性”等特性的交互非常抽象,不便于感知。公元4世纪,早期基

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痛苦地思考时间的本质问题:时

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这充分说明

了时间概念的复杂性。但是如果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