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重患者的护理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詹艳春

写在课前的话

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广泛应

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高

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定义

ICU的英文全称是IntensiveCareUnit,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

加强治疗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为深切治疗部。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Critical

CareMedicine,CCM。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

ICU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贵重,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理急危重

症的能力强。ICU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

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

在ICU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

授课:XXX

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40%。南丁格尔向当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

起初医生们非常拒绝他们,甚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但是南丁格尔并没有计较这些,采

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措施,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兵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措施在半

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2.2%。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得到了一片

好评。

授课:XXX

1863年,南丁格尔在NotesofHospitals中撰写到: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

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

中解脱。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

源。1923年walterDandy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

(3Beds)。1937年麻省总院Robtermason建立术后恢复室,是由外科和麻醉科共同管

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前线建立休克病房。24小时内总有1名医生或1名护士及

其助手,12小时一班,测血压,开放静脉,早期复苏,使休克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打仗期

间大量的人都到了前线,由于后方人力不足,就把相应的一些专科ICU全部集中在一起,

在后方成立了集中恢复室。1947年,美国宾州,成立麻醉学术小组,进行306例死亡病人

分析,发现有效的监测可以使死亡率下降50%。有计划的针对性监测,需要一批具有休克

的病生理知识的重症医生。第一次提出ICU要有专业的人员。ICU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战以后发展进入低谷,一直到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脊髓灰质炎

侵犯脊髓前角,影响运动神经元,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量死亡,死亡率87%。Lassen院长

和Ibsen(麻醉师)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雇佣200名医学生和护士进行人工气道持续的

手法通气及后期Engstrom呼吸器的应用,使病死率下降至40%以下。

授课:XXX

图1

图1所示的这个像大工厂一样的全是铁肺,这是当时的一个体育馆里面,呼吸衰竭的

病人躺在铁肺里面,旁边有护士照顾,医生查房,治疗师指导病人呼吸,这些措施挽救很多

人的生命。

由于哥本哈根事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随后多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