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字干支》序言与后记(语文出版社--语文工具书).pdfVIP

《汉文字干支》序言与后记(语文出版社--语文工具书).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文字干支》序言与后记(语文出版社--语文工具书)--第1页

《汉文字干支》序言与后记(语文出版社--语文工具书)

陈序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是语言的书面表现

形式。但与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等只表音不表义的文字不同,汉文

字既表音,又表义,每一个字都有其固定的读音和特定的含义。

汉文字发明至今,至少已有5000年的历史。曾经与之比肩的古

文字——北非的圣书字、西亚的楔形字、北美的玛雅文,都早已湮没

在历史的尘埃中。唯独中国的汉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当非汉文字莫属。除了中

国的13.7亿人口(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国家也在使用汉文字。截止到2011年,世界总人口为68亿,而直接

使用或借用汉文字的人口竟然高达16亿,约占23%!换言之,全世界

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都在使用汉文字!汉文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可谓

独树一帜,具有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沟通能力。

汉文字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更为神奇的是,汉文字可以跨

越语言,不但能跨越汉语方言,还能跨越不同民族的语言。这是西方

语言文字学家难以理解的。

然而,千百年来,汉文字给人的印象却是难学、难认、难记、难

写……尤其在西方人眼里,汉文字简直就是一群面目可憎、爬满纸面、

张牙舞爪的小黑蜘蛛。即便是中国人,不花上三年五载的时间认真学

习,也是难以达到顺利地阅读和书写的程度的。

正因如此,90多年前的一代精英,就曾把中国的落后归罪于汉文

字,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也曾

做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决定。直到

上世纪80年代,还有权威人士坚持认为“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

墓人”。

汉文字果真是落后的、过时的文字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尽管到目前为止,汉文字体系的科学性还不被一些人(其中不乏

专业权威人士)

《汉文字干支》序言与后记(语文出版社--语文工具书)--第1页

《汉文字干支》序言与后记(语文出版社--语文工具书)--第2页

承认,汉文字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概念还没有公认的

结论,汉文字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内在联系即其认知规律还没有哪个人、

哪部书做出系统的阐述,但实践总是超越理论而先行一步。据可靠资

料,在联合国通用的6种语言文字中,同样一份文件,汉文字的篇幅

最小,阅读用时最短,输入计算机最快。汉语文件表达意思最精准,

发生歧义的几率几乎为零。这就是最好的答案!汉文字真的难认、难写、

难记、难学吗?如果真如此,那么优胜劣汰,人们也许早就抛弃了它。

汉文字当今的境遇,只能说明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认识它,没有找到

它的认知规律。认识任何事物都有个过程,特别是对于字数多、字形

繁、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汉文字体系,认识其规律的过程就更加漫

长和艰难。

对于汉文字的误解,我们不能苛求前辈。对于历史已经充分证明

了的汉文字的巨大优势和神奇魅力,我们却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蓄

意否定。

事实上,汉文字有着神圣的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它本

身,来自于它的科学性,来自于它“因形见义”的本质特色,来自于

它的内部结构和内在联系,即它的认知规律。只是这些东西还蒙着一

层神秘的面纱,还没被我们所认识。我们的先人发明了汉文字,光大

了汉文字;我们当代人就应当也一定能够揭开它的面纱,正确地去认

识它,继承它,发扬它。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基于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

任感,一位做过40多年汉语文教学工作的蒙古族教师,毅然决然地踏

文档评论(0)

zhaolubin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