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拟人、对比、拟人(主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1)两首诗“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嫩于金色软于丝”和“曾逐东风拂舞筵”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1)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则表达了自伤身世、自感迟暮的思想感情。(2)前句比喻,后句拟人。(3)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析。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探究: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1.特点:①耐寒、②高雅脱俗(洁白清高或不同流俗)、③芳香四溢、④报春2.情感: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手法:①托物言志②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①这首诗表现了梅花高洁、清秀;淡雅、素朴的特点。②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首诗表现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品行?《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全诗写了石灰四个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云来鹄千行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救民于水火之中”,实际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写照。作者借云含蓄地表达了憎恶之情,并对其加以无情的讽刺。瀑布

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分析形象:前二句借写瀑布的形成和气象,暗寓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人要有凌云壮志。还显示了慧眼识英雄之意。这是香严闲禅师对李忱的鼓励。后二句借写瀑流终归大海,暗示自己绝不甘落寞,必当有所作为的壮怀,这是李忱对禅师用意的回答。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答

文档评论(0)

182****7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