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考.pdfVIP

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考--第1页

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

随着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由于观念、文化、方式的不同而引发的矛盾冲突日

益增多,学校德育急需找到适当的途径,来宣泄这痛苦与迷惘。面对当前学校德育的诸多

缺陷,面对学校德育转向思路的日益清晰化,我们似乎已发现了问题的答案:“无根的德

育”呼唤生命的回归,“无情的德育”渴望情感的滋润,而网络的冲击使我们意识到了网

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由此便汇成了我们寻找已久的支持学校德育的阿基米德点。

一、生命化德育

通过对当前学校德育现状的思考,我们认识到以传统德育理念为提振的现代德育就是

“无根的德育”,由此,便造成了道德伪善的盛极一时。若必须真正彻底摆脱这种困境与

无奈,迎合德育转为潮流,只有强化生命化德育,高度关注个体生命价值与生命体验。

生命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有意义的存在。对于生命,首先是一个“活生生”

的存在,然后才是对意义的追求。而在我国传统德育理念中,往往是脱离生命空谈意义,

甚至以生命的牺牲为代价,而赞叹“死的光荣”。其实,假若生命都失去了,还谈何意义

的实现呢?笔者认为,生命化德育的实质便是教人体悟生命的意义,因此,生命化德育首

先是珍惜生命的德育,包括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尊重生命。为此,生命化

德育必须开展人际交往的教育,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和平

相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学会接纳他人,欣赏他人。此外,学校

中推行生命化德育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

方面着力,填补当前学校德育的生命真空,造就活生生的“道德人”。首先,以思想教育

课为主体的全方位课程的渗透。“语文”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

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进而理解道德的价值。“艺术”教会学生欣赏生

命的美,在美的陶冶中体悟道德的真谛。小学《品德与生命》、《品德与社会》是实施生

命化德育的主体,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生活为逻辑,设置“我和我的同学”,“我

要安全回家”,“我的成长与家庭”等主题单元,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保护自

我,正确地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从而真正理解道德的意义,主

动地去维护道德规范,训练道德能力,养成道德习惯。其次,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

生命化德育真正触及灵魂。真正的德育是感染灵魂的德育,而不是空洞干瘪的说教与盲目

残暴的灌输。生命化德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所谓体验教学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

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

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

处境,从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再次,实施生命化德育必须启发教师的生命关

怀和生命智慧,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德育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德育方式。从已经

产生的中小学德育问题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德育方式所导致,这方面表现很多,如

教师的体罚与变相体罚;教师的病理性语言的讽刺挖苦等等。这些反生命的德育,造成了

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考--第1页

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考--第2页

学生沉重的心理问题,德育的最终结果只能是道德背叛。生命化德育即“品格教育”,它

理应成为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轴心与灵魂。

二、情感性德育

认知、情感、实践是驱动个体道德发展的三架马车,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引发个

体道德畸形。叶澜教授认为,道德必然具有科学知识所没有的独特个性,即情感性、情境

性和践履性等。道德具

文档评论(0)

156****27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