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课件.pptxVIP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在诵读翻译的基础上,理清说理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领略文章运用比喻、对比说理的方法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理解并背诵全文。探究作者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大意义,学习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魏征幼年丧父,生活艰难,但喜好读书。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大业十三年(617),魏征被李密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唐武德元年(618),魏征随李密投奔李渊,后为太子李建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引为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拜谏议大夫。此后渐为太宗信任,历任重臣,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

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薄赋敛,轻租税”。

著有《隋书》的绪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名篇有《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本文选自《贞观政要集校》,题目是编者加的。“太宗”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李世民的庙号(古代皇帝死后要在太庙立室供奉,要有个名号,就是庙号)。“谏”,劝谏。“疏”,古代的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本文是魏征写给李世民的奏章,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十思”是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古代的文体——疏

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这篇奏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从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第二疏。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唐朝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便在群臣齐唱赞歌时,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幡然醒悟,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表示从谏改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思考题: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越这样的敌对国结成一个整体。傲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威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除刑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

2.以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