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

1.1《少年中国说(节选)》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梁启超的经典之作,它饱含激情地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文章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气势磅礴,大量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1.2从语文要素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文中的排比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层层递进,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让学生体会到这种修辞手法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同时,这篇文章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情分析

2.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少年中国说(节选)》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复杂情感的文章,他们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以及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方面可能会存在困难。

2.2在修辞手法的理解上,虽然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但在这篇文章中,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密集且复杂,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对增强文章感染力所起的作用。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能力目标

3.1.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1.2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中的“故”“之”等字词的含义。

3.1.3掌握文中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说出其表达效果。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3.2.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文章的磅礴气势。

3.2.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3.2.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3.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志向。

4.教学重难点

4.1教学重点

4.1.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磅礴气势。例如文中“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两句话,通过对“美哉”“壮哉”等词的理解,以及句子的整体感受,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感受文章的气势。

4.1.2掌握文中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为例,让学生分析排比句的结构特点,即多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从而理解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4.2教学难点

4.2.1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感。由于学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相隔甚远,他们很难直接体会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作者对国家富强的殷切期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中国在晚清时期遭受列强侵略,国家贫弱,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表达对国家复兴的强烈渴望。

4.2.2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的责任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如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分享爱国志士的故事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5.教学方法

5.1朗读法

5.1.1教师范读。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展示文章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基调。例如,在朗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突出排比句的节奏感,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气势。

5.1.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熟悉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巡视,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如“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中的“硎”字的读音。

5.1.3指名朗读与齐读相结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然后进行齐读,通过集体朗读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5.2情境教学法

5.2.1创设历史情境。教师通过讲述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如列强的侵略、国家的贫弱、人民的苦难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当时中国遭受侵略的图片

文档评论(0)

老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老铁的文档,大众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