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形成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VIP

品德的形成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部分(第十章)

品德形成;本章要求:了解品德含义及组成成份;掌握品德形成相关理论;掌握品德形成条件。

本章重点:品德形成相关理论;品德形成条件

本章难点:品德不良矫正

教课时间:4课时;第一节品德概述;(二)品德组成成份

1.道德认识: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推行意义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标准、规范认识。包含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

;2道德情感:道德需要是否满足而引发情感体验

(1)内容: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集体感

(2)形式:直觉道德感

想象道德感

伦理道德感;3.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标,支配自己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心理过程。

其作用在于发动与既定目标相符行动,阻止与既定目标相悖行动。;4.道德行为:个体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言论和行动。

(1)道德行为技能

(2)道德行为习惯

;二、品德形成

品德形成对个体而言是其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以及道德行为交互作用、不停推进结果。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经过“观察-模仿”方式学

到,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亲自去尝试某一行为结果而

取得直接学习体验,而是经过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

行为及行为后果进行观察和模仿实现,又称观察学习。

儿童在生活中观察榜样行为,在头脑中形成“这么做会

得到奖赏(或处罚)”印象,从而学会在类似行为情境

中作出恰当行为反应。;社会学习过程

1、注意:观察榜样

2、保持:记住榜样

3、运动复现:模仿

4、动机:强化

(1)外部强化:外部动机

(2)替换强化:杀鸡儆猴

(3)自我强化:内部动机;抗拒诱惑试验:

华尔特等在1963年进行。

①目标:抗拒诱惑可学习而得

②程序:让儿童进入有玩具和字典房间(指导语:“这些玩具不能够玩,但能够翻翻字典”)→分三组:一是榜样奖励组(不听话玩玩具受奖);二是榜样指责组;三是控制组(不看电影)→儿童进入上述房间单独15???钟,统计其反应

③结果:抑制时间:二>三>一

④结论:榜样示范有一个替换强化作用。;有效榜样特征:

榜样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

与学习者本身情形相关或相同行为;

榜样行为对学习者来讲含有可行性,即学习者能够做得到;

榜样示范行为含有可信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而不是含有别目标;

榜样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共鸣。;观察学习在品德教育中含有主要作用,人许多道德行为都是经过观察学习而取得。所以,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可供学习和借鉴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机会,对好行为给予及时表彰和勉励,对错误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二)皮亚杰道德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研究是建立在思维发展基础上。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一部分,儿童道德发展进程能够在他们认知发展中找到依据。伴随认知能力发展,道德发展也是从一个非常自我中心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基础公平系统阶段,即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研究方法:皮亚杰研究方法是间接故事法,也叫对偶故事法

对偶故事法是依据所要探究道德现象,设计编拟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对偶故事,组成不一样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辩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评价中去查明他们道德观念。;资料:对偶故事法

;(1)一个叫约翰小男孩在他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因为放果酱地方太高,他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坏了。

;故事讲完后,皮亚杰常对儿童提一些问题,比如:“你听懂了刚才故事吗?”“第一个故事男孩做了些什么?”“他为何打破杯子?”“这两个男孩子哪个更调皮?”“你若是父亲,更应该处罚谁呢?”等等。

经过被试反应,皮亚杰发觉,儿童道德判断是从早期重视行为结果评价向重视行为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儿童道德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往往不会顾及准则要求,他们总是按照自己想象执行规则。他们还不能把自己与他人及外界环境区分开来,常把成人说混同于自己想,把外界环境看成是本身延伸。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含有约束力,他们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幸福是什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幸福是什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